年味淡了?其实年轻人正在爆改年味
“想得到烟花马上有烟花”,竟然是广州花市的春联热门文案?
责任编辑:吴耀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关于“年味消失”的讨论声越来越大。烟花、爆竹、串亲戚……一些熟悉的意象被反复提起、来回怀念。
但当我们走进城市、钻进角落后发现,每座城市都不缺传承年味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你我生活观念的流变,看似在“松动”的年味也在变化。
爆改的风,还是吹到了年味头上。
本期“年味传承人”,我们和“不是书法研究所”主理人、人称“省城何师傅”的何一鹏在老西关发起了一次对话。作为“老广”,有多年广州花街摆摊经验的何师傅在与客人年复一年的交流中发现——
或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味。
从早上10点写到凌晨1点,热爱对联的年轻人比想象的多
如果你曾逛过广州荔湾花市,那一定见过何师傅。在摩肩接踵的花街,他的摊位有着独一份的悠闲——不管人再多,他都坚持现场手写、文案定制。
这让人不禁好奇,在印刷品大行其道的当下,为什么还会有人笨拙地选择手写,不惜从早上10点写到凌晨1点?
在宝华路、永庆坊一带长大的何师傅,可能是最懂年味的一批“老广”。
“小时候逛花街,必须要在11点前回家,不然临近零点满大街都在放鞭炮,整条街都噼里啪啦的,就回不去。”鞭炮声中热闹的年味一直留在何师傅的心底。
对90后、00后的我们而言,鞭炮仿佛是一种“过时”的年味,和过去相比,我们的年安静不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味,从传统习俗到年货置办,现在与过去大相径庭。
当年轻人成为过年文创产品的主要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赵立宇
虚构1班—希音东听
贴春联,是春节的一项内容。所以叫春联,不叫秋联、夏联,也不叫冬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