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集团:海上风电“从0到1” | 探访“新质生产力先锋”系列

伴随海上风电规模增长、继续向深远海推进,建设挑战也相应加大,促使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链升级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责任编辑:黄金萍

探访新质生产力先锋题图

福建平潭,蔚蓝色的海上风电场,直径252米的白色叶轮随风旋转,扫过约7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风机把动能转化为电能,通过海底电缆输送至陆上。

这样一台机组,平均每年可输出超6300万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可以为3.6万户三口之家提供全年的生活用电。10台,就足够维持一个百万人口城市的居民生活用电。

这是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也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三峡集团”)牵头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的具象。2024年6月24日,《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这是一个多年积累的成果。面对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三峡集团在海上风电设计建造中,持续优化电力系统基础支撑结构,解决了深厚软土地质、浅覆盖地质、极端风速、深远海域、超大荷载等技术难题,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完善设备运行。

三峡能源(600905.SH)作为三峡集团新能源业务的战略实施主体,将“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融入到企业发展中,贯通全价值链各环节。截至2024年上半年,三峡能源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962.46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568.64万千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4.9%。

从2010年亚洲第一座大型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到2016年江苏响水海上风电实现商业化,再到2021年并网发电的广东阳江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三峡集团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海上风电走过“从0到1”的进程,风机由小变大,风场由近到远,跻身全球海上风电第一梯队。

从零开始

海上风电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叶片、风机、塔筒、基础等部分;海上风电场则是由若干台风机和海上变电站(升压站或换流站)组合而成。

1991年,丹麦建成全球第一座海上风电场——文德比海上风电场(Vi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