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变好,“人努力”和“天帮忙”分别贡献多少?

2013-2020年间,减排是PM2.5浓度改善的主导因素。

2017-2020年间,新冠疫情管控对空气质量改善有贡献,但不是主导因素。

空气质量改善的边际效应在低浓度区间更大,空气治理后期对应的健康改善幅度更大。

责任编辑:汪韬

上图(有裁剪):2024年11月9日,雾霾笼罩之下的颐和园。胡志超/视觉中国

下图(有裁剪):2024年11月29日,晴好天气下的颐和园。龚文豹/视觉中国

上图(有裁剪):2024年11月9日,雾霾笼罩之下的颐和园。胡志超/视觉中国 下图(有裁剪):2024年11月29日,晴好天气下的颐和园。龚文豹/视觉中国

2024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雾霾不但照例出现,而且据专家分析,还来得早、时间长、程度重。

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2023年,我国空气质量相较于2019年有改善,全国PM2.5年均浓度由36微克/立方米降至30微克/立方米。然而,相较于2022年和2021年,部分空气质量指标,如全国整体PM2.5年均浓度、全国超标城市比例、全国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却有小幅“退步”。

总结过去经验,有助于空气治理行动继续推进,直至䠀过“深水区”。2024年12月19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举办“2024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代表团队详解了“2013-2020年中国清洁空气行动应对成效”的研究成果。

2013-2020年,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突飞猛进,全国PM2.5年均浓度由72微克/立方米降至33微克/立方米,改善背后离不开两个国家级清洁空气行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大气十条》)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下称“蓝天保卫战”)。

“人努力”和“天帮忙”,是空气质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7)


小D
回复

小D

01-06

成都的空气质量需要被关注,谢谢!

189****2891
回复

189****2891

01-05

靠天吃饭?

nieyee
回复

nieyee

2024-12-31

不用人努力,你只要不破坏,自然环境变好。

暂不留名
回复

暂不留名

2024-12-30

最起码在京津冀地区,冬天烧煤的农村已经很少了,政府的决心和努力努力有目共睹,这才是政府应该干的事儿,点赞。

136****1589
回复

136****1589

2024-12-30

直截了当的说还是老天帮忙送来了风。对比一下封控期间:停车停工不还是照样有雾霾。自然现象谁能破解那才是真专家。

sky
回复

sky

2024-12-29

愿天更蓝,水更清

哈萨~雅琪
回复

哈萨~雅琪

2024-12-29

空气环境直观感受确实提升,绿水青山能够再现!希望能理清关键因素!

小小杨不小了
回复

小小杨不小了

2024-12-29

👌

159****1110
回复

159****1110

2024-12-29

自助者天助之

期待美好😊
回复

期待美好😊

2024-12-29

空气质量改善工作要长期坚持不懈

磊帝
回复

磊帝

2024-12-28

打赢蓝天保卫战

清风
回复

清风

2024-12-28

绿色能源,建设美好的家园。

首席医官
回复

首席医官

2024-12-28

主要还是靠节能减排,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支持新能源产业,是国家的政策导向。

HHS
回复

HHS

2024-12-28

从16年惊讶地发现刻板印象下一抹纯净的大同蓝,北方的天空在肉眼可见变得清朗干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小小杨不小了
回复

小小杨不小了

2024-12-28

👌

这是盛京
回复

这是盛京

2024-12-28

现在的空气确实比以前好了,是人的问题还是天帮忙,对于我所在的城市来说,是人的问题,就像那年北京蓝

138****1304
回复

138****1304

2024-12-28

环保是任重道远的工作,继续推进用绿色能源的比重。

138****3019
回复

138****3019

2024-12-28

努力使用绿色能源,我们的天将更加蓝。

书影
回复

书影

2024-12-27

锦鲤
回复

锦鲤

2024-12-27

反正大学里的“环境工程专业”还是工作难求,态度和力度还不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