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涌入,县城更好玩——2024县域消费观察

对于县域市场,如何更好地承接流量、做实消费?在异地文旅热潮的基础上,如何发掘完善本地的消费市场,延续长红“保鲜期”? 节假日高峰过后,网红县城消费的“内功”如何增长?

责任编辑:戴春晨


忙碌的县城咖啡馆(图/视觉中国)

2024年,走进中国的县域城市,你会发现一种新的活力正在涌动。

当下的县城街头,一幅充满活力与现代气息的商业画卷正徐徐展开。咖啡店、品牌奶茶店、装修精致的烘焙店纷纷涌现,成为年轻人休闲聚会的热门场所;健身房、鲜花店、宠物店等新业态也逐渐融入县城的日常生活;外卖小哥骑着电动单车穿梭在街头巷尾,为一座座小城带来了热闹非凡的生活节奏。

要理解县城消费市场,既要破除“县城婆罗门”的刻板印象,更不能忽视县乡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诸多涌现的新消费业态,打破了传统县城商业业态单一的局面;外卖、电商等数字化消费基建的完善,背后是一个个居民的真实需求。

县域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成为观察中国消费升级和经济转型的窗口。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县域消费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趋势,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新业态下沉,给县域的本地消费带来强劲势头;另一个特点则是 “网红县”消费的崛起,带来新的商业机遇。不过,新趋势也带来新思考——以“网红县”为样本的县城消费市场,想要持续长红,不仅要看节假日高峰的“打卡”热度,更要看高峰期过后的“细水长流”。

对于县域市场,如何更好地承接流量、做实消费?在异地文旅热潮的基础上,如何发掘完善本地的消费市场,延续长红“保鲜期”? 节假日高峰过后,网红县城消费的“内功”如何增长?

有鉴于此,依托各级政府的统计数据及美团的消费数据,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综合分析50个“网红县城”,试图解答县域消费的奥义。

被低估的县域市场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812个县城、7.48亿常住人口、占全国消费市场38%的比重。2024年,县域正在撑起中国消费的一片天。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千亿县”,数量从9个增至59个,10年增加50个。这充分显示出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巨大潜力。

据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早前发布的《中国城市消费的现状、问题和展望》,2024年三季度,多数二线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过了一线城市;在“万亿元GDP俱乐部”的26座城市中,规模较小的城市增速优于规模较大的城市;而在这些城市之外,县域和低线城市的整体表现又优于二线城市。

长期以来,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一直是消费的绝对中心,无论是在消费规模、中高端品牌的集中度,还是新业态的普及度方面。但如今,这种绝对优势正在被打破,县城消费正在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