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变电站为邻,何以安全又安心
近年来,越来越多“最美变电站”出现在城市。
当你俯瞰广州市猎德大桥桥头北延线,不难发现,110千伏的猎桥变电站完美融入一江两岸三带重要景观区域,甚至自成一道靓丽风景:由建筑大师设计的美丽外观打破了传统变电站印象,像一个温润如玉的“月光宝盒”在珠江边与广州塔隔江相望,成为广州新中轴线上的电力地标。
若回溯过往,“神秘”的变电站曾显得分外凶险:辐射能致癌致白血病致流产,靠近会破风水招霉运,还能发出噪音扰民……而如今,伴随着相关审批文件的公开公示、各类科普文章的传播和“走进变电站”的探访活动定期举行,这些经不起推敲的传言大多已不攻自破,大众也逐渐习惯与变电站为邻。
“谈电色变”背后:经不起推敲的谣言
“在贵阳,群众来信来电、网上信访投诉信件中,有关于输变电建设的投诉在环境类投诉中占比较少。”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固辐处副处长王建峰说明。
但这些担忧,从何而来?追根溯源,便能发现,大众担忧的背后,是一度广泛流传的各类传言,佐以添油加醋的“三无”故事,让神秘的变电站逐渐“妖魔化”。
事实上,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变电站不存在所谓电磁辐射有损身体健康的问题。据王建峰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曾专门组织40多个国家,历时10年,开展了“国际电磁场研究计划”,并得出定论,输变电工程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所以,只要对消息来源稍加搜索与判断,便可发现这些传言往往既无权威依据,也无确凿事实,经不起推敲。
香蕉能产生有害辐射,变电站却不会?
在讨论变电站到底有没有辐射、辐射有没有害之前,需要先厘清几个常被混为一谈的词:电磁场、电离辐射、电磁辐射。
大部分时候,谣言常常把这三者画等号,统称为电磁辐射,并认为其典型代表就是由放射性物质产生的X射线。人们对此也并不陌生,因为去医院拍X光片就是利用的X射线。而从放射科医生身着厚厚的防护服,便可知道,这对人体有害,不可长期接触。也正因此,大众往往误以为,只要是电磁辐射,便一定要保持距离。
但事实上,电磁辐射是广义的分类,根据电磁波频率的不同,可以细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前者波长短,频率高。比如X射线、γ射线等产生的辐射,都属于电离辐射。除了医学检查中使用的X射线等,核武器或研究用的放射源带来的辐射也属于电离辐射。
一个冷知识是,许多含钾的食物也有电离辐射,比如香蕉。科学上甚至有一个名词叫“香蕉等效剂量”,用吃了多少根香蕉来衡量所受到的辐射量。当然,也不必从此唯恐避香蕉而不及,一根香蕉的辐射量仅为0.0001毫西弗,而科学研究证明,单次照射100毫西弗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
那么非电离辐射是指什么呢?与电离辐射不同,它波长长,频率低。日常生活中,无线电对讲机、微波炉、路由器、电脑、手机等等,都会产生非电离辐射。这些辐射作用于人体主要通过产热发生危害,并不会使物质结构发生改变。
厘清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的关系,再回到最初的问题。变电站到底有没有辐射?有。但它的辐射与手机、电脑等一样,属于非电离辐射。
事实上,如果再根据其波长细分一步,更准确来说,变电站产生的是一种电磁感应。对此,王建峰解释道,我国电力系统的电源工作频率为50Hz(简称工频),属于极低频范围。电力工频设备因电压感应产生工频电场,因电流感应产生工频磁场,而“工频电磁场衰减速度快,不会产生传统意义上的‘辐射’。”
即便不是辐射,电磁感应又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呢?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电磁场和公众健康——极低磁场和癌症》一文曾明确说明,电磁场强度低于国际导则限值(电场强度5000伏/米、磁感应强度100微特)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包括DNA在内的生物分子直接受损,不可能引发癌症等疾病,其影响基本可忽略不计,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而我国现行的《电磁环境控制限值》规定,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工频电场强度为4千伏/米,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1毫特斯拉。
“也就是说,我国现行的输变电工程环境评价标准,完全符合或严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权威标准所规定和旨在保护人体安全的暴露限值。”王建峰总结称,正常工作的电力设备对人体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各地的生态环保部门也会定期对输变电工程进行抽检。以贵阳为例,王建峰提到,“贵阳市每年会对全市变电站进行抽样检测,近年来,监测结果显示电磁辐射水平全部达到国家控制限值要求。”
电吹风的磁场比变电站更强
更直观的对比是,变电站的辐射甚至远小于家用电器。
据《焦点访谈》往期节目,国家环保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权威机构曾对变电站进行过长期的监测,得出的结论是:变电站围墙外的电磁感应水平,不仅大大低于国家标准,而且远低于日常使用的吹风机、电视机、电脑、DVD、手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的辐射值。
其中,据上述监测视频,电磁炉开机,在距离电磁炉约0.5米外,测的电场为19伏每米;电吹风带电以后,将近0.5米外测的电场为16.5伏每米;当我们探头距离电吹风距离很小的时候,磁场可以高达将近4微特斯拉。
与之对比的是,在距离变电站5米的情况下,变电站的工频电场是20-30伏每米,工频磁感应强度是1.3-1.4微特斯拉,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0.1毫特斯拉(具体的国家标准在上文提过了)。
此外,将地球上存在的地磁场与输变电设施产生的磁场相比较,也可以得出有趣的结论:在北京观测到的地磁场数据为54微特斯拉,当磁场反转时,强度最大值约为100微特斯拉,是输变电设施电磁场的50-100倍。
这意味着,当你享受阳光欣赏月光,或是打开电视、使用电吹风,电磁感应都远远超过变电站。
所以,在具体的数据面前,那些声称“变电站有辐射”的谣言自然沦为无稽之谈。
变电站何以成为“好邻居”
在确认了变电站的安全性之后,另一个待解的问题是,城市之大,为何变电站偏偏常建在居民区?近年来,伴随着越来越多新建变电站的规划和落地,这也成为许多大众的共同疑问。
这其实有其必要性。
“变电站的主要功能是对电能进行转换、分配和控制。由于变电站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范围是有限的,如果变电站距离用电区域过远,可能会因电能在输电线路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导致电压不稳、电能质量下降等问题。” 贵阳供电局规划发展部项目前期科经理王士吉解释道,为了保障电能的稳定传输和高效利用,变电站需要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区。
所以,正是人口较多、用电量较大的市区,越需要变电站。
而从选址到建设,也需要经过严格的流程。“这涉及到项目立项、核准、用地审批、环评、水保、施工许可、验收等一系列手续,手续完善,才能最终落地建成投产。”王建峰强调,其中的环评环节,正是对输变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包括项目建成后各种环境影响有多大、是否满足相关标准、采取哪些环保措施、是否有效等内容,并得出项目是否具备环境可行性的结论,“经过专家审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法审批,输变电设施才能开工建设。”
当然,为了让变电站更好地与大众为邻,相关部门也费了不少心思。如果有观察过城市里的变电站,或许不难发现,新建的变电站正变得越来越美观。如果再多加了解一番,则能发现它们也越来越安全。
“近年来城区变电站普遍采用全户内方式建设。” 王士吉称,这意味着,所有带电体完全密封,安全性非常高。
并且,相关前沿技术也不断落地于此。比如,广州的猎桥变电站采用了屋顶光伏发电技术、光导无电照明技术、智能化全站态势感知技术、海绵城市技术、超静音技术等措施,打造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现代化电网示范项目。
当然,不少类似于“探访变电站”的科普活动也通过现场参观、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专业讲解等形式,不断拉近大众与变电站的心理距离,打破了误解与偏见。尤其是在每年的“4·15国家安全教育日”,各地的生态环境部门都会推出系列宣传活动,引导公众进一步了解辐射相关的安全知识,走出电磁辐射误区。
而广州的猎桥变电站,更是定位为电力科普教育基地,并且为了方便社会公众了解变电站的电磁环境情况,创新式地安装有电磁环境与噪声监测系统,向公众实时展示变电站实时测得的电磁环境与噪声数值。
“也正因此,通过加深科学认识,大众对输变电设施逐渐习以为常。”正如王建峰所说,当人们对变电站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这份特殊的“邻里关系”便也越来越和谐。
网络编辑: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