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大学曲棍球案”落下终章:疯狂的美式政治正确助长性侵诬告丨快评

为何“白人男性性侵黑人女性的指控”可以靠着原告的口头证言与检察官的一己之私就得以进入司法程序?如果说“法律事实不等于客观事实”,那么本案的实际情况其实是“客观事实根本不存在”,检察官绕开证据就进行了有罪推定。在这个过程中,三名原告的合法权益就遭遇了粗暴践踏,陷入了实际意义上的“自证清白”陷阱。

责任编辑:陈斌

近日,美国绵延近二十年的“杜克大学曲棍球案”终于落下了终章。2024年12月13日,当事人克里斯塔尔·马格努姆终于承认自己在2006年撒了谎,对杜克大学的三名校队曲棍球运动员里德·塞利格曼、科林·费内尔蒂、大卫·埃文斯进行了虚假的性侵指控。马格努姆在此次的播客访谈中坦言,“我要告诉三名被告,我爱他们,他们本不应该经历这些”。至此,这起案件才完全画上了休止符。

2006年3月13日晚,单身母亲马格努姆与另一位黑人女性受邀,在杜克大学男子曲棍球队的一场私人派对上跳舞。马格努姆在派对结束之后向警方报案,声称自己被三名白人男性拖入浴室性侵,指认了塞利格曼、费内尔蒂与埃文斯三名曲棍球队队员,警方在听取原告证词之后逮捕了三人。

事后来看,这起子虚乌有的指控本可以在次日乃至当晚就被撤销,因为马格努姆的指控根本经不起推敲:其本人的体检报告显示无强奸痕迹,DNA检测结果与三名被告毫无关联,另一位表演舞蹈的黑人女性也在第一时间向警方表示“强奸不可能”,然而一些连环因素让这起虚假指控变得旷日持久。

当地检察官迈克·尼丰在事态演变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一环,他对三名被告提出了强奸、性侵、绑架在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