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倒影】人性的落差

你该说些什么呢?难道说,自由是六合彩,只提供给某些幸运儿。你们八字不好,注定与自由“无分,无权,无纪念”?

弟兄来信,说他陷入难以克制的手淫。茂盛的年龄,如何能在圣洁的安静中等候,胜过情欲的翻滚?我是一样。从少年幻想女性的身体到第一眼看见这样的图片,无数的邪情私欲。

我若在那时扛枪又如何?若在那时被带到陆川镜头下的南京城,我是拉贝还是陆建雄,是唐先生或者姜小姐,是日本士兵角川,或者妓女小江?我灵魂中真实的罪恶,与肉身世界布满骸骨的荒凉,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或者”出于偶然,偶然的意思就是绝对。“或者”如幻亦如电,人性的落差,就失去了道德的重量。肉身世界是一望无际的荒原,每一件事都如此真实,昨天的屠杀、强奸、谎言、懦弱;今天青年人的义愤或遗忘,或纷纷手淫。关于灵魂与肉身、记忆与现实、民族与个体,最鲜艳刺目的意象,还是郁达夫的小说,留日学生躺在床上一面手淫一面高呼,“祖国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强大?”

祖国的崛起,使手淫的宏观环境脱离国家意识形态,还原为灵魂里真正的磨难。有朋友问,对自由民主的关切为什么不见了?我说,满目苦难,有时是我们认识自由的妨碍。自由的真正命题是,如果我死时“文革”还没结束呢?如果我死时盟军还没登陆呢?清廷还没推翻,日本还没投降,避孕药还没发明,革命尚未成功,瘟疫还在蔓延呢?如果这样,自由之于我还有可能吗?自由可以超越于制度变迁之上,并因此带来对制度变迁的祝福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意味着,对曾在世上活过的人来说,自由只是碰巧的事。碰巧改革开放了,碰巧文艺复兴了,碰巧有个妓女愿意站出来,去给日本人当慰安妇,换取幸存者过冬的粮食?

如果这样,一个自由知识分子,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或“5·12”龙门山脉地震的罹难者时——尽管迄今我们仍然没有他们的名单——你该说些什么呢?难道说,自由是六合彩,只提供给某些幸运儿。你们八字不好,注定与自由“无分,无权,无纪念”?

我回答朋友的,不是我的信仰,而是我的逻辑。将任何一种肉身世界中的理想,哪怕自由民主、普遍人权,看作一个价值观与人生理想的至高点,就意味着你的理想,对任何一个在灾难、战争、屠杀或不义的制度下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来说,都是冷酷的。因为你的主义,毫不留情地把他们撇在了美丽新世界的外面。

所以,看这部电影,不是给我一个抒发民族恨意、强化民族身份的机会,或给年轻人提供一个手淫与南京大屠杀的超级链接。其实任何对苦难的描写,都在挑战和归正我们的价值观。就像走在街上我常问自己,对面那个乞丐,前面骂骂咧咧的人,或遵道镇上失去亲人的那个嬢嬢,在我的信仰里,就是在我所相信的那个宇宙人生里,有没有他们的位置?在我的盼望里,有没有他们的盼望?如果我的信仰,在逻辑上必定会将一部分人类,以一种不公义的方式撇在外面,我的信仰就是虚假的。因为我以自我的理想,切割了这个世界,把一个人类,分为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类。除非我就是上帝,不然,我怎么敢呢。

以往的抗战电影,都把人类分为两种。其实呢,日本人在南京干过的一切坏事,中国人彼此之间都干过。陆川的勇气,是全片以角川为主线,把日本人还原为了人类。角川不是恶魔,而是一个有人性的坏人。他坏,但他仍在我们中间,被称为人。我们中间最好的那个人,在上帝面前,对我们中间最坏的那个人,也同样负有责任,无法在终极的意义上撇开他。

我的灵魂,尝过这异常的痛苦。但侵略者与受难者的区分,只是第一层的。公义而肯定,却不是全部和至高。就如自由民主,在这个层面上,也值得追求和肯定,但一样不是全部和至高。陆川拍出了中国电影早该拍出,却一直无能拍出的一个起点。导演的才华,有一大半,都用在为角川最后的自杀,细细描述一个陷在罪中的人类。

使角川忧伤不能自禁的,并不是一个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悔恨,而是一个男人对女人的悔恨。他爱慕的日本慰安妇百合子,梨花带雨,我见犹怜,使战争的宗教性在他心中坍塌。日本军队祭奠亡灵的那场鼓阵,是这种宗教性的国家意识形态浓墨重彩的出场,甚至饱和到快要撑破黑白镜头。这是陆川试图理解这场侵略与屠杀的点睛之笔,也是对靖国神社的一次预演。后来,角川看见姜小姐的十字架项链,他说自己也在教会学校读书,强要了过去。他的上司松井开枪打死小妹,说,“这么美的女人,不该这样活着。”角川的震惊,只是无数铺垫中的一个。姜小姐最后被士兵拖走,回头朝这个揣着十字架的日本兵说了一句英文,“请打死我。”角川开枪打死她,也最终打死了他灵魂中的那个日本军人。

将日本人“去妖魔化”是这部影片的勇气。问题是我们和敌人的人性落差,也因此被缩短了。导演或者没有勇气继续面对这种张力,或者自己也无力承受。于是,他选择了对中国人的“崇高化”,继续保持两个族类的人性落差。最明显的两处,一是前半段的散兵抗争和杀降,刘烨沉默的表演,慢慢积蓄起恢弘的压力,结果国军将士们最后喊出“中国万岁”。人性的苦难向着一个单向度去了。换成姜文,将士们喊的一定是“操你娘”。这和唐先生被枪毙前,对松井骄傲地说“我老婆又怀孕了”,更加贴切。这才是肉身世界中的坚持与卑微、大地上的咒诅与希望。

第二个败笔,是让拉贝先生向中国难民下跪。人性的落差,若不能继续向上仰望,就只能向着苦难的一方跪下。不然对敌人的去妖魔化实在是我们受不了的。虽然小豆子还活着,中国的确没有亡,但电影还是缺乏光合作用,几乎耗尽了影院中的全部氧气。这是为什么,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另一部电影《拉贝日记》。

网络编辑:老黄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3)


回复

2009-05-21

“我们中间最好的那个人,在上帝面前,对我们中间最坏的那个人,也同样负有责任,无法在终极的意义上撇开他。” 就一直停顿在这句话上了。

回复

2009-05-21

由精英分子操控的现代政府将越来越成为可能。“现代决定论”使人有意无意地甘愿自己被当作机械,也看别人是机械。       在一些现代科学精英的眼中,人只是较为复杂的、有能量的分子的组合。于是我们堕胎杀死胎儿,甚至还有人鼓吹将老年人人道地毁灭。遗传工程学,以科学仪器控制人类的侵略性,潜意识的暗示,这些新的手段使操控成为可能。       精英主义会逐渐强加给社会一些形式,使社会不会有动乱出现。为了个人的安定和富足,为着人的冷漠,为着渴求得到秩序……,大部分人都会接受这些形式,这情形与奥古斯都的罗马无异。   当代已没有是非的基础,只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一旦经济进一步衰退,一旦失去个人安定与富足的恐惧增加,一旦发生战争、恐怖主义肆虐、出现粮食或其他资源短缺,厄运便定会加速临到那只求个人安定与富足的人。两条出路:一是高压管制,二是再次肯定那能赋予人民自由而不致引起混乱的宗教改革的基础。 盼望这世代的人能从罪中最大的罪——身为被造者,竟以创造者自居——中回转过来,也盼望这世代能离开灭亡的道路,得以存活。 选自《前车可鉴》,弗兰西斯•薛华(Francis A. Schaeffer)著

回复

2009-05-21

文艺复兴全盛时期和启蒙运动的时代,人是意气风发的,到了现代,人变得绝望悲观。人不接纳一位有位格的上帝,不接纳人之成为真正的人,也不接纳爱、自由和意义,结果带来严重的问题。人以自己为出发点,断言人只是一部机械,但认为自己是机械的人,却不能学像机械一般活着!他们只好违背理性,向上“跃进”,寻找 一些对生命有意义的东西。 以信仰为根基的舆论力量一旦减弱,大多数人就会接纳两种贫血的价值观念:“个人的安定”和“个人的富足”。 同时,没有个人尊严做基础,暴力便在世界上横行。失去信仰引导的科学和法律,也就没有了稳固的基础。自由的根基已经朽坏,失去意义和价值的社会正面临两种后果:退化和精英的独断。五种导致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又重现当代,我们似乎又回到了罗马时代。

回复

2009-05-21

要了解当代,我们必须沿着历史上的三条路线去追溯:哲学、科学和宗教。 任何基础薄弱的文化或个体,只能在压力不太大的情况下站稳一时。如罗马人的小小拱桥,只允许人和马车经过,如果有当代的载重货车驶过,拱桥必会塌下。同样,文化和个人的生活及价值体系,如果不是建立在比他们有限的本身更为坚固的基础上,结果也会如此。       罗马人和希腊人一样,没有无限的神。正因为这样,他们在理智上没有稳固的立足点。结果,他们的价值体系便不足以承受个人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种种压力。罗马终于倒下了。 中古时代后期,欧洲的思想分裂为两个主流:其一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其二是以圣经为基础的改教运动。从人角度出发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和以后的人文主义,是不能找到赋予人生存和道德意义的‘普遍意义’或‘绝对’的。圣经说人是上帝照着自己的形象造的,这显出人尊贵的本质。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却未能赋予人类任何意义。 宗教改革使人通过启示认为终极的“共相”,认识意义、道德和价值。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宗教改革是背道而驰的。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有着绝对不同的基础、立场和姿态,最后更产生了绝对不同的结果。宗教改革的国家,大都曾持着绝对的价值观与不义斗争。人文主义者不下是非的判断,他们认为万有中的“终极存在”是中性的,无所谓是非、对错、善恶,是完全缄默的。由于人文主义者无法提供“绝对”,因此个人的道德和政治生活往往武断而又反覆无常。

回复

2009-05-20

我只觉着,都在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但到底对不对,没有标准界定。

回复

2009-05-20

唯独神的荣耀 对以神为中心的敬拜的侵蚀 在教会里,如果圣经的权威失去了,基督被搬离了位置,福音被歪曲,信心被扭曲 ,那么理由只有一个:我们的利益取代了神的利益,我们用自己的方法做他的工作。今天的教会生活不再以神为中心,这很普遍,让人悲叹。 因着这种失去,使我们可以把敬拜变为娱乐,把传福音变为市场推广,把相信变为技巧,把做好人变为自我感觉良好,把信实变为成功。结果就是神,基督和圣经对我们没有什么意义,和我们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神存在不是为满足人的雄心壮志,渴望,对消费的渴求,或者我们个人灵里的利益。我们的敬拜必须要以神为中心,而不是为了满足我们个人的需要。神在敬拜上掌管主权,我们不是。我们必须关心神的国度,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帝国,欢迎度或成功。 论点五: 唯独神的荣耀 我们重申,因为救恩是出于神的,已经被神成就,这是为了神的荣耀,所以我们必须永远荣耀他。我们必须在神的面前,在神的权柄下活出我们全部的生命,唯独为的是他的荣耀。 我们否认,如果我们的敬拜和娱乐混在一道,如果我们的讲道忽略了律法和福音,或者我们容许自我改良,自尊或自我满足去取代福音,我们还可以正确地去荣耀神。

回复

2009-05-20

唯独信心 对主要信条的侵蚀 人是唯独本乎恩典,唯独通过相信,唯独因着基督而称义。 在这条信条上教会或是站立,或是跌倒。今天这条信条常被忽视,歪曲,有时甚至被自称是福音派的领袖,学者和牧者加以否认。尽管堕落的人性总是回避不承认它 需要基督那算为我们的义,但现代思潮则是给对圣经福音的不满大大煽风点火。我们已经容许这种不满来指挥我们事奉的实质,以及我们传讲的内容。 教会增长运动中的许多人相信,福音要成功,从社会学方面去认识那些来聚会的人,是和所宣讲的圣经真理一样重要。结果神学上的认识经常与事奉的工作脱节。在许多教会中,市场营销导向把这一点带得更远,抹杀了圣经的话语和世界的分别,夺走了基督十字架那令人讨厌的地方,把基督教信仰缩减为给世俗企业带来成功的方法原则。 尽管这些运动可能相信十字架的神学,但实际上却是在倒空它的含义。除了基督代替我们的位置,神把我们的罪算为他的,把他的义算为我们的,就别无福音。因为他担当了我们的审判,我们现在在他的恩典中,永远被赦免,被接纳,被收为作神的儿女。除了基督拯救的工作之外,别无其他根基可以使我们在神面前蒙接纳 ,这根基不在于我们的爱国主义,对教会的委身,或道德上的正派。福音诉说神在基督里为我们成就的事,它不是讲我们为了到他那里要做什么。 论点四: 唯独信心 我们重申人是唯独本乎恩典,唯独通过相信,唯独因着基督而称义。在称义上基督的义被算为我们的义,唯有这能够满足神完全的公义。 我们否认称义是凭着我们里头任何的功德,或者是因为基督的义注入我们里面;宣称是教会,否认或谴责唯独信心的机构,不可算作合法的教会。

回复

2009-05-20

唯独基督 对以基督为中心的信仰的侵蚀 随着福音派信仰变得世俗化,其利益已经与文化的利益混合,变得模糊不清。结果就是丧失了绝对的价值观,产生被动的个人主义,用完整代替圣洁,用复原代替悔改,用直觉代替真理,用感觉代替信念,用机会代替神的护理,用立刻的满足代替忍耐的盼望。基督并他的十字架已经从我们的异象中被挪开。 论点二: 唯独基督 我们重申,我们得救唯独是靠历史性的基督中保的工作才得以成就。唯独他无罪的生命和替代的赎罪才足以使我们称义,与父和好。 我们否认,如果基督替代的工作不被宣告,不要求人相信基督并他的工作,福音也可以得到传讲。 唯独恩典 对福音的侵蚀 对人能力没有依据的信心是堕落人性的产物。这种虚假的信心现在充满了福音派世界;从自尊福音到健康财富的福音,从那些把福音改变为供销售的产品的人,到变为消费者,需要去购买的罪人,到其他把基督教信仰看为真实,仅仅是因为它有效的人,这种虚假的信心充斥其中。不管我们的教会有什么样的正式立场,这都压制了称义的教训。 神在基督里的恩典不仅仅是拯救所必需的,而且还是拯救唯一有效的原因。我们承认人生出来在灵性上是死的,甚至不能与使人重生的恩典合作。 论点三: 唯独恩典 我们重申在得救上,我们是唯独靠着他的恩典被拯救,免于神的忿怒。圣灵超自然的工作籍着把我们从罪的捆绑中释放,使我们从灵性死亡中复活得属灵生命,而把我们带到基督面前。 我们否认得救在任何意思上是人的工作。人的方法,技巧,靠自己的策略并不能成就这种改变。信心不是从我们未经重生的人的本性中生出的。

回复

2009-05-20

五个唯独——圣经、基督、恩典、信心、神的荣耀 唯独圣经是教会生活无误的法则,但福音派教会今天已经把圣经和它权威的作用分隔开。在实践上,教会在极多时候是被文化牵引。在教会的需要,它如何发挥作用,它要传讲什么这些事情上,治疗技巧,市场推广策略,娱乐圈的节奏常常要比神的话语更有影响。牧者忽略了他们监督敬拜,包括监督音乐的教义内容的本分。在实践上圣经权威已经被放弃,圣经的真理在基督徒的良心中淡薄退化,它的教训失去了显著的地位,教会在其正直,道德权威和方向上日益变得空洞。 我们不可修改基督教的信仰去迎合消费者自我感觉的需要,我们必须宣告,律法是衡量真正的义的唯一标准,福音是对拯救人的真理的唯一宣告。教会要认识,喂养和施行纪律,就必不可撇开圣经真理。 一定要用圣经带领我们超越我们认为的需要,去看到我们真正的需要,解放我们,使我们不再通过大众文化那欺骗人的形象,陈词滥调,应许和优先次序来看待自己。只有在神真理的光照下我们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看到神对我们需要的供应。所以必须要在教会中教导,传讲圣经。布道必须是讲解圣经和圣经的教训,而不是表达传道人的意见或当代的看法。我们不可以任何低于神所赐下的事为满足。 不可把圣灵在个人经历中的动工和圣经分开。圣灵不是独立于圣经之外说话。离开了圣经我们就决不能认识到神在基督里的恩典。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圣经的话语,而不是属灵的经历。 论点一: 唯独圣经 我们重申,无误的圣经是所记载的神的启示的唯一来源,唯有圣经能够约束良心。唯独圣经教导我们得救脱离罪的一切所需,是衡量一切基督徒行为的标准。 我们否认,任何信条,公会或个人可以约束基督徒的良心;圣灵说话独立在圣经教导之外,或与之违背;或个人的属灵经历可以成为启示的工具。

回复

2009-05-19

不是王书亚??????

回复

2009-05-18

圣经和合本是一座桥,对于这一段的中国还有点儿够不着。王光亚的中文让这座桥终于有点儿够的着了。

回复

2009-05-18

更应该看“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回复

2009-05-18

道行浅,看不太懂,只能意会和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