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省广集团杨远征:数智赋能时代,如何领航“出海”新征途?

“省广集团”“中国广告业扛旗者”“中国广告营销第一股”……这些都是广东省广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广告行业的鲜明标签(注:本文“省广集团”均指广东省广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一家成立于1979年的具有国资背景的广告公司,省广集团“扛”起了国资广告公司的“大旗”。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广告公司四十年(1979-2019)》一书,1993年中国广告业共有11044家广告公司,其中国有广告公司占48.8%;而在十年后的2003年,国有广告公司的比例却下降至6.5%。

1990年代,随着国营外贸广告公司失去专营优势,省广集团内部曾提出三个“怎么办?”:“没有来华广告怎么办?”“没有出口广告怎么办?”“业务全面滑坡怎么办?”现在来看,通过业务转型、改制、上市、数字化转型等举措壮大至今的省广集团,已找到立于潮头的密码。

经历了2022年的“AIGC元年”、2023年的“中国企业出海元年”,省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远征指出,省广集团正面临着第五次转型,而这一次的突破口是“全球化智能营销”。

杨远征提及,近两年为了推动数字化转型,省广集团在内部实施了“数字星计划”,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员工“以考促学”,考取腾讯、巨量引擎、百度等媒体的营销师认证以深入掌握各媒体平台的数字营销能力,进而实现员工专业能力与媒体共建能力的双赢。

与此同时,省广集团自身也在积极获取海外媒体平台的牌照及认证。就在2024年10月,省广集团获得了全球社交媒体平台Meta的媒体及创意策略双项认证,标志着其出海业务的又一拓宽。

“根据省广集团2024年前三季度的报表,出海业务营收规模成倍增长。我们的目的是要在‘出海’这件事情上处于领先地位,然后重点发力品牌‘出海’。”杨远征表示,“还是不是行业领先”、“能不能保持行业领先”、“如何继续保持行业领先”,这是省广集团在新发展阶段的三大战略之问。

一、“中国广告业扛旗者”,突围广告业

南方周末“品牌风向标”(以下简称“品牌风向标”):2002年从西北大学广告专业毕业后,你一直在省广集团任职。作为一名科班出身的从业者,你认为创意、媒介、技术这三者在国内的地位,近二十余年来有什么变化?

杨远征:我觉得广告行业经历了整合到专业、垂直的分类,现在又再次回归到整合的阶段。

从广告公司的发展上来看,无论是国际4A公司还是国内广告公司,以前更多是以整合营销为主,后来逐渐拆分成媒介、公关、创意公司等。这几年,行业又在重回“整合”,强调为企业提供整合型的服务。我认为,这背后核心是客户需求的推动。

具体到创意层面,我们始终认为,包括省广集团在内的整个广告行业,创意是最重要的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而且,策略与创意是贯穿连通的。

当然,媒介作为营销传播的载体和手段,在呈现方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从创意与媒介的结合上来看,这两年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前段时间,省广在内部举办了AIGC大赛,2023年叫创意赛,2024年是应用赛。从名称的变化中就能看出,广告人现在想要去服务好客户,不能说只懂创意,或者只懂媒介,而是要同时精通不同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才能够保持与具备和客户对话的能力。

所以,创意与媒介的边界已经打破了,在以效果为导向的营销传播中,本质上就是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和消费群体,实现创意素材和文案的精准定向传播,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千人千面”。

品牌风向标:是技术的介入,促进了它们的融合吗?

杨远征:是的。技术是二十多年来驱动营销产业蓬勃发展的核心力量,而其中最关键的三个内容是数据、精准营销、人工智能。

时至今日,我们认为技术一定是第一位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二十多年前技术的外显性并不强,大众往往关注到的是创意表达,而正是由于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的媒体,以及创意、内容的表现形式。

品牌风向标: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省广集团是为数不多一直排在行业前列的国资广告公司。省广集团能站稳脚跟,有什么关键的发展节点?

杨远征:省广集团45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1个起点,5次转型”。

省广集团最早叫“广东省广告公司”, 1979年创立。当时国内几乎所有广告公司都从事外贸广告业务,主营进出口广告的代理和发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具有垄断性质的。

为什么后来在国资广告公司里面,我们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

首先是1990年的业务转型,我们升级了原有的业务模式,在国内首次提出“全面代理,总体策划”的理念。在此之前,省广是一个纯外贸媒介公司。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省广集团开始往品牌策略、创意、媒介、活动、公关等方向转型,推出全案代理整合策划。

第二个关键节点是2002年的改制。当时的大背景是中国加入WTO后,外资品牌和外资广告公司逐渐进入内地市场,针对内地的广告公司(特别是国资广告公司)大量地“挖人”,导致我们人才大量流失。对于广告公司而言,最核心的资产就是人才。彼时国家正好提倡混合所有制改革,省广集团作为国资广告公司混改的试点,从纯国有持股变成员工持股70%、国有持股30%,实现了员工变股东的变革。进而,员工的积极性大大提升。

2010年上市,是另一个关键节点。2002年省广集团改制时,营收约4亿元,到了上市时,营收增长至约30亿元。一开始证监会在审核时,不了解广告公司上市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什么业务结构是健康的。通过我们推动上市的契机,证监会得以把广告企业的业务、经营情况梳理明晰,并以省广为蓝本,作为后续上市广告公司的参考依据。

第四个节点是2015年的数字化转型。我们提出大数据全营销战略,建立了自己的大数据部门,自主研发打造了包括GIMC云、灵犀媒介等在内的数智营销产品矩阵,并以此构建数智时代的全链营销体系。

第五次转型是2023年。我们在战略上提出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化智能营销集团”的愿景。一方面,通过智能营销驱动全域增长。我们基于人工智能的发展需求重组并升级了“数智中心”,优化了定位和研发方向,推出了人工智能营销平台灵犀AI。另一方面,聚焦品牌“出海”的全球化业务,实现出海业务营收规模成倍增长,这也是战略调整的结果。

二、“出海”大潮之中,寻找营销新出路

品牌风向标:2023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出海元年”。在你看来,近年国内企业“出海”的诉求和战略有什么显著变化?

杨远征:早些年的“出海”其实是做外贸,主要是卖产品,打性价比,价格的竞争力很强。当时虽然有广告需求,但是不多。

这两年,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典型,“出海”的是整个品牌,甚至是供应链。这是因为企业的战略因素和需求有了很大变化,出口的已经不光是一辆车本身,还包括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布局、研发生产、销售渠道,而且往往伴随着品牌文化的“出海”作为表现结果。

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出海”,但2023年才被叫元年?

过去我们接出海业务,更多是效果类广告(编者注:按点击量、销售额等效果付费的广告),而不是策略能力、创意能力层面的输出。但从2023年开始,我们拓展了许多本来使用海外团队做出海营销的中国企业。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因为我们与客户有着同样的文化和沟通方式。

品牌风向标:如何看待现今国内营销代理商的出海形势,是大局已定还是硝烟初起?

杨远征:既不是刚刚起步,也不是大局已定,应该说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而且充满潜力的阶段。

其中的竞争确实很激烈。以往,很多的广告公司主要是服务游戏类、网服类、跨境电商类企业,就是做纯效果类业务的“出海”。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品牌出海”。所以在未来3到5年里,“出海”的公司不具备品牌化的能力,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品牌公司做效果业务的门槛并不算高,考量的核心只是资源投入,包括资金、人员、风控、技术团队等。其中,资金的投入相对重要,大公司更有实力去做这种投入。即便是技术,也是可以购买市面上很多比较成熟的产品,然后结合自己的业务做适配优化。

为什么省广集团要把战略方向向“品牌出海”转型?

我们是先在效果类业务上做出了声量,才能达到那些海外大平台的准入要求,才能有资格为企业做品牌“出海”。但我们的目的是要在“出海”这件事情上做到领先,然后重点发力品牌“出海”,特别是精耕细作做好海外本地化的衍生服务。

品牌风向标:越来越多营销代理商“出海”,会面临什么问题?

杨远征:我认为未来几年做纯效果类出海服务的代理公司压力会变得非常大,因为他们现在“卷”的是价格。从平台的角度,这几年代理政策的调整方向都是希望提高代理商能力,限制代理商“卷”价格。这一定会让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变化。

品牌风向标:国内企业在选择出海营销代理商时,通常会看重哪些硬实力?

杨远征:首先是做好本地化服务。很多海外平台做出海营销,牌照是个硬指标。但就品牌“出海”来说,企业会更多考虑,你是不是有本地化的团队能够为我服务?你能不能在当地为我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个现在还是我们的短板,所以我们正根据客户的全球布局,探索并跟进,开始构建省广集团的海外服务网络。

第二个是实际掌握的资源。比如是否拥有Meta、Google等头部媒体资源;是否拥有Netflix、Snapchat等多元化的线上资源;是否掌握垂类、传统媒体资源、户外媒体资源;以及是否具备各种各样的线下资源,等等。

第三个应该是团队。广告公司最后还是回归到人,人的能力是根本,是不是具备全球化整合营销能力的团队会是客户非常看重的因素。

品牌风向标:随着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出海营销存在哪些风险防控上的难点?

杨远征:有三点比较重要。

第一是合规风险。广告公司需对当地的政策,包括法务、财务、税务相关内容有十足了解。如果对当地政策法规不够清楚,会造成很大的风险。

第二是汇率风险,汇率的波动很大且不受企业控制。

第三是业务风险,涉及账期和回款,广告公司在业务的判断上需要具备一定的风控体系和应对机制。

此外,地域、宗教等文化差异,以及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的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不可控因素。

品牌风向标:省广集团与日本的博报堂、法国的汉威士(Havas)等国际4A公司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这些合作对你们布局出海营销有什么影响?

杨远征:在出海业务上,我们的优势之一在于拥有不少海外合资方、合作方,尽管有些市场还没有建立起属地团队,但是在业务经营上已经能够实现很好的嫁接。

比如说泰国市场,我们和博报堂在国内有4家合作公司。博报堂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泰国设立公司,目前在泰国有七八百号人、十几家公司,业务涵盖营销的各个领域。我们无需在泰国市场重构所有团队,只需要通过深度合作,嫁接双方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本地化服务。

实际上,省广集团和国际4A合资公司的成立,最早都是基于国内业务。但我们现在出海业务发展得比较快,在品牌“出海”方面可以做到互相助力,包括提供本地化服务、全球化网络支撑、本地资源链接能力等。

三、数智赋能,探索全球化营销的破局之道

品牌风向标:根据《省广集团2023年年度报告》,数字营销占你们营业收入的84.19%。省广集团这些年在内部推动数字营销的转型,经历了哪些变化?

杨远征:首先是数字上的变化。自2015年正式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省广集团数字化业务占比由2015年的24%跃升到2023年的84%,规模从23亿元增长到140亿元,整整是原来的6倍,省广集团的业务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次是数据的颗粒度越来越精细,这个变化带来的是精益管理和经营,无论是从内部管理还是业务开展角度,都可以实现更好的精细化运营,帮助我们在具体业务中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产出。

第三是我们在早期布局大数据能力时,更注重国内的业务板块,这个板块已经实现了比较成熟的运作,且贯穿到业务实践中。除此外我们还聚焦于出海营销相关产品的开发和运营。近年来,省广集团逐步完善了海外数字媒体资源的矩阵,规模占比已接近我们数字营销总体量的1/4。

品牌风向标:在你看来,现在的大客户更愿意为哪类数字营销能力“埋单”?

杨远征:现在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必须要提高营销效率。我认为客户目前非常重视四个方面能力。

第一是品效协同能力,客户寻求的数字营销能力不仅要提升品牌价值,还要直接关联到销售和转化;通过品效广告的组合拳,能够精准圈定目标人群,并形成从品牌到效果的全链路综合营销,在各个关键商业节点均可为客户保驾护航。

第二是全链营销能力。广告公司只有打通全媒体平台,才能帮助品牌实现完整的曝光和转化。随着数字营销渠道的日益多样化和碎片化,全链营销将成为品牌提升触达和转化的重要手段。

第三是数据与技术驱动的精准营销能力,要求广告公司能够基于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精准定位和个性化推荐。这种数据驱动的营销能够更精准地了解市场和用户,更有效地制定和执行策略,更客观地评估和优化效果。

第四是内容产出能力,无论是数字营销还是传统营销,客户都会希望广告创意素材的内容更好、质量更高。所以,我们持续迭代了灵犀AI、灵犀媒介、鲸鹏投放等自主研发的数字化产品,旨在更加高效精准地完成客户营销目标的同时,降低业务运营成本。

品牌风向标:未来一两年,在出海营销的平台化建设层面,省广集团有什么长远打算?

杨远征:在服务中小企业“出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仅提供广告解决方案其实很难推动其实现真正“出海”。所以我们2024年正在构建一个聚合平台,提供全链路的一站式出海营销解决方案,在广告、仓储、物流、交付、售后等各环节的需求上给出有力的响应。

对一家中小企业来说,自己在海外建售后网点,确实太困难了。但是这个问题不解决,将影响产品销售。我们希望搭建一个“撮合”平台,与垂直类公司合作,结合各自所长,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另外是数字化广告管理平台、达人管理系统等技术集成平台的搭建。作为广告业务之一,效果投放、运营优化、素材生产,还有海外达人的对接等业务,不能完全靠别人。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技术平台实现业务需求,同时能够整合整条链路上不同合作伙伴的需求,实现技术与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协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