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不白:在地图中重新认识历史
“在冷兵器时代,地理是一个民族发展或者军事扩张影响的第一大要素。”
“中国的地形又很特殊,不管几千年的历史如何风云变幻,争斗的目标都是围绕着几个大的地理单元。”
责任编辑:刘悠翔
过去近二十年,李不白始终在和地图打交道。他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后来并入武汉大学),和地图结缘于电脑绘图尚不普及的年代。毕业后,他在出版社的地图编辑部工作过不短的时间,很早养成了对着地图看历史书的习惯。
在李不白看来,地图能引入一重客观视角。很多历史文献,基于史官的个人记载,由此衍生读解论争。譬如,很多人因诸葛亮五次北伐失败,质疑他的军事能力。李不白认为,拿出一份历史地图,即可反驳类似观点。
诸葛亮北伐的大本营基本在汉中,秦岭古道运粮困难,军事辎重也难以运输,只要曹魏备好粮草,坚持守城不出,就难以攻下。“(诸葛亮)打到最后,没有粮食,赶紧退回来。”他向南方周末分析,诸葛亮北伐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无法解决粮道问题。“后方的粮道太长了,消耗太大。所以每次到关键节骨眼粮食没了,就回来了。这个说明不是他军事能力不行,放谁都不行。”
历史上另一场著名战役——长平之战的胜败,也深刻地被交战双方的地理区位影响。
“我们看平面图,邯郸离长平近,咸阳离长平远。这么看秦国是劳师远征,赵国是在家门口打。其实不是。”李不白向南方周末解释,赵国军队要抵达长平,得走“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海拔两千多米。而滏口陉沿途,并不沿河。大部队走需要携带着水,路很难走。如果要和秦军打持久战,后备军需运输跟不上。
而秦军虽距离遥远,但主力部队走的都是水路。“从咸阳出发,咸阳挨着渭河,渭河往东到黄河,黄河通着汾河。汾河有一条支流叫浍河,浍河到沁河。沁河也有一条支流蟒河。它俩隔着一个山冈。”李不白告诉南方周末,“秦国从咸阳一直到沁河,只有中间很少一段走山路……水路源源不断,一艘船可以装很多东西。”
“秦国很快就杀到沁河,攻破这一道防线,就到了长平。”他说。
李不白觉得,相较于汗牛充栋的历史材料,地理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保持着有限的变动。“中国的地形又很特殊,不管几千年的历史如何风云变幻,争斗的目标都是围绕着几个大的地理单元。”
为反映不同地域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地位与功能,李不白把中国地理分为荆楚、关中、江东、山西、河北等多个单元。其中最为核心的几个,构成九宫格,依次排列为:河套、山西、河北、关中、中原、山东、巴蜀、荆楚、江东。
中原向来是各方势力的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