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民:探索乡村的另一种可能

水稻丰收季后,成都市新都区军屯镇天星村依旧呈现着一幅忙碌的农田景象。田块除草,机械翻耕,旋耕、起垄、开沟,机械轰鸣作响,地里又赶忙种下了油菜。“冬季闲田种植油菜有利于土地酸碱平衡。”当地村民介绍,这样能让地力更“肥”。12月的村道两侧,成片的油菜田生机盎然,为冬天增添了一抹绿意。

田野间,一栋白灰色的独栋房吸引路人驻足,房顶上一只“大熊猫”正趴着晒太阳,这里正是新都有名的“乡村咖啡”10°咖啡乡村旗舰店(以下简称“10°咖啡”)的所在地。田园牧歌的场景,成为许多城市年轻人“心灵的缓冲带”,也是陈红丽心中“向往的生活”。

认识乡村从一杯“田野村咖”开始

陈红丽过去是一名导游,带团走遍了世界,而今回到家乡新都,投身到了乡村振兴大潮中,成为一名返乡创业“新村民”。“以前不管是在法国、意大利,我都喜欢在街头的精品咖啡小店里坐着,那种感觉非常舒服。我就想自己在家乡做一个咖啡店。”陈红丽的想法与军屯镇天星村不谋而合。

位于新都区军屯镇天星村的10°咖啡乡村旗舰店。

在新都打造的“天府粮仓”精品区中,天星村所在的林盘组团是重点打造的三大林盘组团之一,计划打造成农商文旅新地标。如何讲述“天府粮仓”精品区的宏大故事,10°咖啡成为寻找答案的一个切入点,也成为陈红丽回乡创业的起点。作为新都的原创咖啡品牌,目前10°咖啡在“天府粮仓”精品区27公里旅游环线上共打造了四家店。

日新月异的变化、家乡文旅的发展潜力,让陈红丽的信心越来越足。“过去主要靠农业,虽说环境很好,但却是藏在深山人未识。”如今这里让陈红丽重拾童年记忆里的舒适感,每天忙完,她喜欢坐在门口看着面前一望无际的美景,有时候会看见白鹭飞来去抓稻田里的小鱼。

一杯咖啡,连接起了城市与乡野,也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

“很多游客都会被这里的景色震撼,想不到在乡下有一个这么漂亮的乡村咖啡店。”陈红丽介绍,在10°咖啡三楼的平台上可以俯瞰整个田野,和对面的麦田书局遥遥相望,特别漂亮。而到了周末,天气晴朗,10°咖啡店外的乡间小道便会停满游客的车辆,“碧空绿野”的天然卡座极为抢手,“向日葵”属性的成都人,得以晒着太阳,大饱眼福口福、去去班味儿。远处一个延伸进稻田的木质栈道上,聚集着一个个排队拍照打卡的年轻人,或许过不了多久,更多的人又能在小红书上看到几条“村咖”新推荐。

“新村民”融入这里,和老村民一起守护乡村的美好。军屯镇天星村的变化影响着每一个来这里和在这里的人。

过去,天星村的村民大多外出务工,现在村里逐渐开起了咖啡店、书店、民宿,便带动了当地人回到“家门口”就业创业。“我们店只有我一个‘外人’,”陈红丽笑说,其他员工全都是本地的村民,“每天在这里按时上下班,生活稳定,都很开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从城市回到了村里,“留在家乡一样可以发展得很好。”他们说。

据了解,天星村通过打造“稻香天星”特色IP,2024年通过举办风筝节、丰收节等各类活动,吸引了5万余名游客打卡,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18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超级乡村”看见理想村庄的一种可能

和陈红丽的经历类似,李彪也是从城市回归的“新村民”。他和团队在新都区新繁街道汪家村打理着一个“超级乡村”——领先于传统农村,又区别于现代城市的一种新型乡村社区。在这里,村集体、村民和企业商户成为共建共享的“共同体”,让人看见了普通乡村的更多可能性——这里也成为新都区乡村振兴的鲜活范式之一。

走进汪家村拾里庭院·超级乡村,便会被这里的“新鲜感”所吸引。在农田与绿树交错间,一间间小院落错落排列,一经探索,美学体验、瑜伽射箭、品香种菜,各种业态呈现其中。许多年轻人说这里是他们的“农耕乐园”,既能感受到乡村的淳朴,又能体验到丰富的休闲活动。

汪家村拾里庭院·超级乡村。

“汪家村”这个名字,就能让人猜它的过去,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地处镇区交界,没山没水,村子散乱,耕地也多有撂荒,让人很难与它现在的模样挂钩。

10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李彪把设计工作室从写字楼搬到了农家院子,最初的想法是改变传统的沟通模式,没想到,这一举动不仅提升了成交量,还延长了客户的平均驻留时间。李彪意识到,乡村产业大有可为。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借着这股东风,“返乡”成为潮流,国家发展改革委报告显示那一年全国返乡创业人员超过740万。李彪也成为“返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而他的起点就在汪家村——这里也是成都首批打造的林盘点位之一。

“返乡”不能空有热情,还得可持续。

李彪在2018年建立“拾里庭院”品牌战略,并于同年成功落地首个乡村品牌项目“拾里庭院”。区别于传统村企合作模式,拾里庭院在村集体组织的支持下,探索试验一个全新的机制:在不占用农户自用资源的前提下,农户以入股形式,自愿将闲置房屋、林盘资源及建设用地交付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授权拾里庭院进行产业总体策划和投资运营。

几年来,汪家村像是开启了游戏的“主线任务”,一路刷新迭代“乡村+”的各种场景“副本”,打造成为现在的“超级乡村”模式。2023年以来,李彪成功打造“拾光剧场”等6个消费新场景,引入“超级合伙人”26名,新增村民“股东”183户,实现产业年度利润增收超过100万元。

“乡村体育”是乐子也是路子

距离汪家村不到2公里的斑竹园街道三河村,呈现了另一种“理想村庄”的景象。一个3米高的“大力神杯”雕塑立在村口,村头有足球俱乐部、设备齐全的标准球场,村内无论是公交站、健身步道、民宿等都有着诸多的足球元素,这里是现在成都远近闻名的“成都足球第一村”。

斑竹园街道足球音乐公园足球场。

一颗足球如何“踢”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改变始于“一颗柚子”。

三河村有着特色农产品“新都柚”的种植历史,但一直面临销路难、价格低等问题。2013年,在外创业的大学生谭杰回村任党组织书记,当时的三河村是年年评比垫底的“后进村”,基础设施薄弱,集体经济为零。谭杰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在村里修出第一个7人制足球场,“自己从小就在乡坝踢球,家乡也有很多球友,如果在家乡举办足球比赛,一定可以吸引更多人来村里参赛、看比赛,那柚子就不愁卖了。”

2015年,在10月新都柚成熟季,首届足球联赛“宝柚杯”在三河村开踢,新都柚则是奖品。谭杰介绍,以柚子作为奖品,就是为了把新都柚的包装及柚子品牌介绍出去。靠“足球”卖“柚子”的尝试带来了财运,一个月的赛期里,村里售出上万斤柚子,每斤价格从两元升至五元。

七年时间,改变了一个村。“体育”成为三河村的全新标签,如今村里有成都第一家专业农民健身足球俱乐部,上千名在村组委会注册的足球运动员,每年还举办近300场“村超”。“宝柚杯”逐渐成为四川最具影响力的7人制赛事品牌,每年还会举办成都市级青少年“柚宝杯”足球赛。

“村超”如火如荼之际,两位“新村民”又将被称为“绅士的游戏”的斯诺克带到了乡村。斯诺克世界冠军肖国栋、周跃龙在三河村创建了以两人名字命名的斯诺克冠军工作室,这里不仅成为众多专业级斯诺克选手训练、交流的平台,也成了村民接触、学习斯诺克项目的场地。“精致的运动”同样可以走进乡村。

从2023年起,三河村不仅举办“村超”,也举办“村诺克”邀请赛,肖国栋曾表示,希望能够在三河村这个“福地”培养更多年轻的球员,能够从新都出发,站上更高的舞台。

体育融合乡村发展,三河村走出了振兴的新路子,不仅荣获“2020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还登上了央视“走进乡村看小康”节目。

始于足球,不止于足球。与汪家村的模式相似,三河村也通过村民、村集体、企业商户的合作,共同开发出越来越多新的旅游场景。如今的三河理想村是一个集合了农业+足球+音乐文创的旅游目的地,拥有24家总投资额达1.5亿元的消费项目,创意市集、绿道骑行、露营烧烤、运动休闲等多种现代乡村旅游形式“齐开花”,打造出沉浸式的“球迷文化之乡”文旅体验。

新都27串起理想的“乡村生活”

从天星村10°咖啡出发,可以沿着绿道,乘着风一路感受乡野美景,畅通骑行至三河理想村、汪家村拾里庭院等,沿途还有维亚马术、天府家风馆、夏河溪乡野公园、尖锋旱雪、优耕农业等特色文旅、时尚体育打卡目的地。这些目的地串联起了新都“天府粮仓”精品区27公里旅游环线,串织起了“理想的生活”的图景,也成为新都打造“成北消费活力区”最为生动的注脚。

“天府粮仓”精品区27公里旅游环线。

通过这条27公里的旅游环线,得以窥见新都新乡村的时代新风貌。这样的“新”发展,不仅促进了乡村的经济发展,也打破了城市生活的单调与快节奏,为更多人创造出能够走进乡村、感受自然、体验生活的松弛地,让人们重新认识乡村文化的丰富与美丽。乡村文旅之所以深受大众喜爱,或许正印证了李彪常说的一句话:“不是乡村需要我们,是我们需要乡村。”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