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暴,应坚持证据至上及平等原则

反家暴乃至一切涉及婚姻家庭的事务,都应当坚持无罪推定、证据至上的法治原则,应当坚持平等原则,应当对夫妻、亲子施行一视同仁的平等保护,并应保持对婚姻家庭习惯法的谦抑。

责任编辑:辛省志

近日,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暴力告诫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郑重提出家暴证据标准。成立家暴要有客观证据,而不是有指控就罪成,这是最起码的法治要求,也应该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根据报道,该文件提出:加害人对实施家庭暴力无异议的,需要加害人陈述、受害人陈述或者证人证言;加害人否认实施家庭暴力的,需要受害人陈述或者证人证言以及另外一种辅证。这一表述有改进的空间,以法治精神与原则为基准,应该将“加害人”改为“被指控人”,“受害人”改为“指控人”。目前还没有见到文件全文,不知道文件措辞本来如此,还是媒体转述时扭曲了原意。

家暴之成立,应有人指控并举证,至于被指控人可以沉默,也可以否认指控或反指控并举证,双方相持不下,由司法机关来定分止争。毕竟在刑事案件中,哪怕行凶者或加害人被抓了现行或被拍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


187****7109
回复

187****7109

2024-12-26

保持取证的敏感度

185****7774
回复

185****7774

2024-12-24

男人也是人

198****2596

2024-12-13

对群体性的、长期的妇女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置若罔闻,出现某种以男性为受害者的新型的、短期的骗婚、所谓“精神暴力”、“经济控制”的情况便开始大张旗鼓宣扬性别平等,平等了吗?

viconj🐼
回复

viconj🐼

2024-12-14

言语的攻击力的行为受到了正视,但妇幼属于社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受到了质疑。主动与正当防卫如何界定?如果搬上高额彩礼作为理由,那么是不是又该男性情感不具备恒久性搬上才不有失偏颇?情感伤害是否具备主动伤害性下的正当防卫?

198****2596
回复

198****2596

2024-12-13

对群体性的、长期的妇女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置若罔闻,出现某种以男性为受害者的新型的、短期的骗婚、所谓“精神暴力”、“经济控制”的情况便开始大张旗鼓宣扬性别平等,平等了吗?

138****5171
回复

138****5171

2024-12-12

好奇怪,夫妻之间 就算一方言语挑衅,另一方也不该升级动手,挑拨防卫对力量不均衡又关系亲密的人适用吗?

189****2891
回复

189****2891

2024-12-11

应当坚持无罪推定、证据至上的法治原则,应当坚持平等原则。

dongtian
回复

dongtian

2024-12-11

失去信任的关系,勉强维持也是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