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变先锋刘友宾:舆论压力越大,越要主动做好信息公开
“好的发布会一定要直面热点,不能外面沸沸扬扬,会场内却在装傻充愣。”
“我当时定的第一条规矩是,再担心也不能关闭评论区,关评论就像开新闻发布会取消了答问环节一样。”
“舆论引导,最重要的是传递已经在行动的信息。平常可以多讲讲道理,但紧急时刻老百姓已经有很大意见,还只讲道理,不去行动,只会火上浇油。要让大家看到,我们跟老百姓在一起,这样公众才有信心。”
责任编辑:曹海东
“他是靠口才吃饭的人,但又不仅仅靠口才。
雾霾深重之时,他临危受命,走上了与媒体、公众的沟通之路。
推动建立例行新闻发布制度,搭建生态环境系统政务新媒体平台,出台首份繁荣发展生态文学指导意见。
他以真诚的态度、专业的素养,让每个人真切感受到了中国环保事业的脉搏跳动。
他说,新闻发言人不是一个人,是一项制度。
他将司长、厅长推到镜头前,打开了环保信息公开常态化的窗口。
他说,不是每一场例行新闻发布会都会面临‘惊涛骇浪’,风平浪静之时,他更乐于分享环保的日常。
现在,回归宁静的他,重新拿起《寂静的春天》,有了别样的体验,与山川对话,向大地采风,曾经的文学青年依然是‘生态文化传播者’。
他就是——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原司长、新闻发言人刘友宾。”
2024年11月26日,南方周末2024绿色创变者大会上,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长达三十年的刘友宾被评为“绿色创变先锋”。
正如颁奖词所言,“雾霾深重之时,他临危受命,走上了与媒体、公众的沟通之路”。经历了雾霾严峻等一系列的舆论考验,刘友宾发现,信息公开始终是应对舆情的密码。不管舆论压力多么大,都要做好信息公开。政府只有做好信息公开,才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形成社会合力,产生良好的舆论氛围,舆论压力才会逐渐变轻。
2023年,刘友宾从工作岗位退休。这位曾经的文学青年原本计划躲进书斋,回归宁静,没想到,退休生活比预想的还要繁忙,写作、读书、讲课、调研……2024年12月3日,他又开始了一段不一样的旅程——当选为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新一届主席。
新闻发布会上遇到尖锐问题怎么办?政务新媒体该不该关评论?如何做好环境信息公开?南方周末专访了刘友宾。
雾霾的舆论压力最大
南方周末:作为生态环境部的第一位新闻发言人,你觉得怎么做好新闻发言人?
刘友宾:原环境保护部决定建立例行新闻发布制度后,要选出一个新闻发言人,这是一份压力重大的工作,当时也是个新鲜职位,很多人不理解。有的人带着一种好玩的心态开玩笑,也有的人觉得,既然有了新闻发言人,那就由新闻发言人一个人面对记者,甚至还有人觉得,西装革履的新闻发言人是在出风头。后来随着一场场新闻发布会开下来,大家慢慢理解了新闻发言人的工作。
我觉得新闻发言人首先要有敬畏之心。敬畏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