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城市,返乡者何以重启人生?
祖祖辈辈耕耘的田间地头,随着返乡者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新项目等的落地开花,被重新赋予了生机与活力。这一过程,难以一蹴而就。金融的助力,让希望的种子更快地破土向阳,有望茁壮成长,得以枝繁叶茂。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笔下的原始乡村肌理感,正是卢星帮的日常写照。但他感受到的并不是宁静和闲适,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压力与责任。
200亩的桑叶基地是他返乡后的创富源泉,背井离乡在大城市打拼时只需考虑“打好哩份工”,如今却要琢磨桑叶制茶、养鱼以及销路等问题。
渴望去“班味”的都市人向往“我的阿勒泰”,种地类综艺成了下饭的“电子榨菜”。时隔三年多回归的“田园顶流”频频冲上热搜。连中产家长都将带孩子去体验农耕乐趣视为“鸡娃”的新赛道。
对乡村诗意生活的想象和神往,卢星帮不曾有过。生计,才是他的心头牵挂。从活下去到谋发展,在他重走乡村道路后,探索就从未停止。与他同行的,还有一群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的人。
人生中场,返乡创业
“北漂”十年的编剧吴迪在感情和事业双重搁浅的打击下,灰溜溜地回到老家,在老同学冯柳柳的鼓动下,拍摄以自己为原型的纪录片,并重新追求电影梦。
这是2024年上映的电影《走走停停》的故事梗概,被网友戏称为“脆皮青年返乡记”。当异乡兜不住梦想时,返回故乡成了一种退路,可能也是新的出路。
不似吴迪这般文艺,出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冷坑镇龙村村的卢星帮,早年在佛山市务工,辗转于五金、汽修等行当。年逾三十后,他面临打工攒不下钱、家里老人需要照顾等窘境,决定回乡发展。
养过猪,也养过牛,几经折腾后,卢星帮承包下200亩的土地种植桑树。此时距离他返乡已经过去近20年。在不断地试错和摸索中,他将主要精力倾注到桑叶茶上。
文化学者马未都将桑树、茶树和漆树并称为养育中华文明的“三棵树”。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原料生产者,桑叶除了养蚕外,还被广泛应用于中药、菜食等领域。《本草纲目》有云:“桑,东方之神木也。”
在卢星帮的记忆里,喝桑叶茶的习惯,村里自古有之。“将采摘的新鲜桑叶放入杯中,用开水滚烫一番就能喝,会有一股独特的清香。”
当市面上出现桑叶茶时,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2019年,卢星帮一边种下桑树,一边搜罗桑叶茶。“买回来冲泡,并对比口感。”此外,他还自学了炒茶工艺。
2020年,种下的桑树迎来第一个采摘季。卢星帮开启了反复炒茶、冲泡、改进的试验阶段。与此同时,他还用桑叶养鱼。与有两千多年应用历史的桑基鱼塘模式不同,他只专注于将嫩的桑叶制茶、老的桑叶养鱼,使得“桑”尽其用。
与卢星帮一样,在人生中场返乡创业的,还有来自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茜坑村的黄宏山。他和兄弟们在村里承包了2300亩的山地,用以种植嘉宝果、三红蜜柚等。
若从高空俯瞰,漫山遍野的果树呈阶梯式分布。遇到采摘季,密密麻麻的嘉宝果吸附在树干上,圆润饱满形似蓝宝石,口感丰富味似山竹、芭乐、释迦和凤梨等。这种在20世纪60年代才被引入中国的水果,需要种植至少七八年才能挂果,树龄超过十年才会步入丰产期。
选择种植嘉宝果,足见黄宏山在乡间深耕的决心。而以“皮红、瓤红、肉红”著称的三红蜜柚原产自福建,适宜种植在温差大、光照足的山地上。当黄橙橙的柚子像一盏盏灯笼挂满枝头时,黄宏山倍感欣慰——辛辛苦苦又一年,总算没有白费。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在城市工作生活过的返乡者,哪怕是务农,也有较为灵敏的市场行情嗅觉。譬如卢星帮和黄宏山,经过多年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沉淀,俨然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经济学家陆铭在《向心城市:迈向未来的活力、宜居与和谐》一书中指出,返乡青年带来了“新理念、新生活方式、环保观念”三大要素。随着近年来返乡者成为新闻和影视剧的热议话题,早已在田间地头辛勤耕耘并结出“硕果”的卢星帮和黄宏山,正为后来者提供参考的样本。
深耕乡土,播种希望
返乡者的创业之旅,并非一帆风顺。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城乡差异带来的落差,还有经营所需的资本、人力等的短缺。归根到底,主要是钱的问题。
为了让桑叶茶的原料更充足、品质更稳定,卢星帮不仅扩大了种植面积,还引进了杀青、烘干、速包等设备,这些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来自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简称“农行广东分行”)肇庆怀集冷坑支行的梁长贤获悉情况后,及时地为其提供了助农贷款,让金融活水灌溉到田间地头。
“他养猪的时候,我们就对他有资金上的支持,起初金额并不大。”梁长贤解释,“近年来,我们针对农产品加工等乡村特色产业推出创新型金融产品,加大了扶持力度。”
在梁长贤看来,卢星帮是个踏实肯干且学习能力强的人,返乡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工作也很有规划性和前瞻性。“看到我们支持的人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也很有成就感。”
2016年,大学毕业后的梁长贤入职农行。因在乡镇支行工作,他常与村民打交道。一次,他冒着雨翻过一座高山,前往位于山顶的小村落为一家养殖户提供金融服务。
当时的场景至今仍让他历历在目。村里的绝大多数人都已搬到山下居住,仅剩这位农户还在山顶养殖鸡鸭等牲畜,每天就靠一辆摩托车上下山补充物资。“他拼尽全力养家糊口,我们给他资金上的支持,让他更有机会和动力实现致富梦。”
当梁长贤准备下山时,雨正好停了,一道彩虹挂在天际。这让他备受触动,雨后不一定会有彩虹,但彩虹一定出现在大雨之后。他希望,在金融活水的润泽下,田间地头上的致富梦都能生根发芽。
长期活跃在乡土一线的,还有农行广东分行河源紫金蓝塘支行的甘建群。1993年,退伍后的他进入农行工作。31年来,服务过紫金县的5个乡镇支行。据悉,紫金县共有16个镇,他相当于走过近三分之一的县域。
每当走上田埂闻着稻花香时,甘建群就觉得心旷神怡。在与村民的相处中,他怀着“你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对你好”的朴素想法,“能够帮到他们,我感到很开心。”
在知晓黄宏山要扩大农场规模时,甘建群及时为他提供了金融支持。“他们投入了几千万元,我们倾力相助,也算是锦上添花。”
据黄宏山的设想,在种植农产品之余,还将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发果汁、糖果等产品,进而延伸并推动产业链发展。与此同时,黄宏山还在村里开展了高密度水循环鱼养殖项目,依托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每1立方水体能养殖鲈鱼100斤,且水体经过处理能循环使用。
祖祖辈辈耕耘的田间地头,随着返乡者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新项目等的落地开花,被重新赋予了生机与活力。这一过程,难以一蹴而就。金融的助力,让希望的种子更快地破土向阳,有望茁壮成长,得以枝繁叶茂。
跨越世纪,接棒传承
产业振兴无疑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今的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种植业也早已不再是农村的唯一主导产业。丰富多元的业态激发了乡村的无限发展潜能。
贺雪峰教授在《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一书中指出,仅仅依靠小规模的农业甚至是以老年人为主的老人农业是很难使产业兴旺的,应对办法有三:一是乡村工业化,二是发展新业态,三是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返乡的卢星帮和黄宏山虽未读过这本书,却以实际行动印证了其判断。通过规模化的生产、加工,在原有种植、养殖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进而获得更可观的利润和可持续的发展。由此盘活农村的闲置劳动力,使其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生活水平。
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卢星帮在社交平台上推广桑叶茶,让天南地北的茶友都能便捷获取产品信息并完成下单。“现在大家都在网上买东西,我也要顺应时代潮流才行。”
黄宏山亦是如此。每逢嘉宝果、三红蜜柚等的成熟季,他就在社交平台上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吆喝”,吸引更多人关注,使其前往农场体验采摘的乐趣。
看到黄宏山一步步将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甘建群由衷地为他高兴,“能为村民的致富梦加油添薪,也是我多年的心愿。”
无论是甘建群,还是梁长贤,他们始终以“饶才富”的优秀精神品质为思想坐标。据了解,饶才富生前系农行福建龙岩红坊营业所党支部书记,在农行工作的40年里,始终扎根基层、心系“三农”。
1983年,红坊水泥厂正式筹建。饶才富经过缜密的调研后,才给予金融支持。工厂筹建期间,饶才富三天两头往厂里跑,监督进程和款项使用,被称为“编外厂长”。
意识到产业对乡村经济的带动作用,饶才富陆续为塑料厂、铁合金厂、耐火材料厂等提供金融支持,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动能。
有了金融力量的加持,红坊镇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早在1997年,就孕育出一千多家乡镇企业,创造社会总产值超过5亿元。
红坊镇的精彩蝶变,仅是饶才富为地方经济发展尽心尽力的一道剪影。2019年,饶才富因病逝世。农行设立“饶才富奖”“乡村服务先锋”和“服务乡村振兴奖”,在缅怀饶才富的同时,也激励更多农行人接棒精神、传承品格。
2024年,甘建群、梁长贤等399位农行人获评“乡村服务先锋”。这些懂农情、接地气、贴民心的“饶才富式”农行人,正是农行与乡村的连接桥梁。他们身体力行传递着农行服务“三农”的责任与担当。
粤地农情,生生不息
在广东,122个县级行政区星罗棋布,其中,57个为县或县级市。这些县域拥有全省超七成的土地面积、近三成的常住人口,但在经济“成绩单”上的贡献却不足两成。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县域正是“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潜力源泉。助力县域经济腾飞,无疑是广东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一步。
被称为广东“头号工程”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自实施以来,持续助推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从“规划图”变“实景图”。
为更好地赋能“百千万工程”,农行广东分行在“千人驻镇”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千人派驻百千万”,选派甘建群、梁长贤等近千名金融助理驻扎乡镇一线。集“联络员、服务员、宣传员”于一体的金融助理,在广袤乡间做好“融资+融智+融商”综合服务,为乡村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增产增收等方方面面加大金融支持和供给力度。
近三年来,农行广东分行县域贷款、涉农贷款累计投放均超6000亿元,为服务乡村振兴谱奏新“粤”章,也为书写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周年答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乡村,在作家刘亮程看来,“或许只是飘浮心中不肯散去的一朵云,那朵云里蓄积着太多我们关于家园的理想,自《诗经》开始,这个家园便被诗意地塑造在地上和云端。”
从云端到地上,当返乡的卢星帮和黄宏山种下树苗时,他们的人生恰像被按下“重启键”,他们对家园的理想也有了具象的依托。
在耕耘与收获的交替间,一种确定性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带领村民迈向共同富裕征程的成就感更让他们看见自我价值。
从饶才富手中跨世纪地接棒赋能乡村振兴,农行人正以实际行动激发新时代的回响。
“在乡村舞台上,同样也能出彩。”回望担任金融助理一路走来的足迹,梁长贤感慨道。
网络编辑: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