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华的2024年度书单

卫西琴与其他来华的外国人不同,他喜好中国衣服,终年穿长袍马褂、布袜皂鞋,头戴一顶尖瓜皮帽;手中老是拿一把芭蕉扇,九、十月的天气了,秋凉阵阵,他还不住地摇扇。

责任编辑:刘小磊

黄冬主编:《谁人曾与评说:卫西琴纪念暨评论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23年12月

卫西琴(Alfred Westharp,1882—1952,又名卫中),堪比怪杰辜鸿铭。只不过他俩反着来了,辜鸿铭留学英德,卫西琴却从德国跑到中国来弘扬孔孟之道。尤其在山西,深得阎督军的赏识,给了他创办外国语言学校的机会。1907年,卫西琴以研究德国歌剧作曲家彼得•温特尔(Peter Winter,1754—1825)的生平及作品的论文,获得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按说音乐该是他的专业,但他在中国是如何弹琴的呢?据梁漱溟亲见:“他用一架大钢琴奏贝多芬的乐曲,在未演奏前,他有重重的安排:先把我们听众安置在没有光或光线微弱的地方,意思是要避免光的刺激,然后才能专心静听;其次他拿幔子把自己遮起,不让人看,因为他需要全身脱光,避去衣服的束缚和其他种种刺激;再次告诉我们说:‘在演奏时不得咳嗽,否则我就要很厉害地发怒。’意思是说,他在演奏时便是整个生命的进行,倘遇到阻碍、刺激,自然非发怒不可;最后待他演奏完毕时,竟浑身流汗,非立刻洗澡不可。当演奏时,声调是非常强烈、勇猛,似是最能代表西洋精神的作品。”

卫西琴与其他来华的外国人不同,他喜好中国衣服,终年穿长袍马褂、布袜皂鞋,头戴一顶尖瓜皮帽;手中老是拿一把芭蕉扇,九、十月的天气了,秋凉阵阵,他还不住地摇扇。

既然是外国语言学校,那他是怎样教外文的呢?不写外国字母,只教会话,假如学生不能记忆声音,只能用中国字注音,这就是卫西琴的外文新教授法。后来从北大来了一个陈儒康,他问学生以前学过多少时间的法文,学生们说是3个月。他又问用什么法子?回答说是新法子。他考察了一下这些学生的程度,连Bonjour(请安)二字能说好的也没有几个。

这是怪人卫西琴的一面,其另一面则是对中国的教育提出许多自己的主张及其改进的办法,如在广东推行“动的教育”等等。卫西琴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验之所以能在当时的“北上广”,赢得众多喝彩,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