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公益星力量 | 陈贝儿:公益是一种看见,是一种参与
2024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第五届筑梦者公益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香港TVB主持人陈贝儿成为2024年“年度公益星力量”。虽然频繁出入于娱乐圈,陈贝儿却更愿意以记者的身份自诩,她翻越山海、深入腹地,拍摄真实呈现中国乡村面貌的纪录片《无穷之路》。今年拍摄到第四季,她跨越国界,在异国他乡的大街小巷探寻中国与世界的交融。以真实有力的影像记录路途上的人与故事,她搭建起一座座理解与沟通的桥梁。
2024年11月25日,中国香港TVB主持人陈贝儿出席南方周末第五届筑梦者公益大会,并作为“公益星力量”分享她的公益故事,恰逢她参与制作的《无穷之路》第四季上线,再次收获好评。从第一季聚焦脱贫攻坚,到第二季的“绿色发展”,以及第三季的“民族融合”,陈贝儿感触颇深。直到第四季,她们带来“一带一路”的视角,4年时间,变化斐然。在她看来,探索和求真是一种力量,可以让公益发挥更好的作用。
公益是一种看见
在香港出生、长大,成长为一名主持人,陈贝儿认为,自己自始至终都被周围浓郁的公益氛围笼罩着。“印象里,一有什么事,香港人就会挺身而出,捐款、做义工。”香港娱乐界一直有做公益的传统,陈贝儿介绍,她的父亲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名音乐监制,给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这些巨星做演唱会。从小耳濡目染,陈贝儿深受长辈们的影响,他们不仅自己热衷公益,还号召广大粉丝加入到公益阵营。
“经常看到他们在电视里义演啊,唱歌筹款什么的。香港娱乐圈,其实爱心满满。”陈贝儿捐过零花钱,还经常参加“卖旗筹款”活动。所谓的“卖旗”文化,是指慈善机构组织义工,通过售卖贴纸、小旗帜,向街头市民募捐的一种活动,它早已演变成为香港人的公共记忆。
每次遇到卖旗活动,陈贝儿都会捧场,自己也上街卖过贴纸,回顾漫长成长史,大大小小的公益行为贯穿始终。因此,当TVB新闻组找过来,想让她组织一档公益纪录片的时候,她毫不犹豫揽下重担。
陈贝儿事后回想,TVB之所以找自己拍摄纪录片《无穷之路》,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大家认为她敢想敢干、有拼劲;更重要的是,她身上有一种探索、求真的精神。“我大学学的是新闻,虽然进了娱乐圈,但其实我是一名记者。”她说。
为了看见最为真实的情况,她翻山越岭、跨越阻隔,深入到大西部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她来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探访“悬崖村”易地搬迁后的蜕变;她去往奔腾过青藏高原南端横断山脉的怒江,见证告别“溜索”过桥后的天堑变通途;她深入“苦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戈壁滩涂,记录下塞上果园的诞生。
其间,充满了冒险和未知。“不小心滑到手,就会掉进江里面。”由于历史条件所限,以前怒江两岸的民众,只能以“溜索”的土方法来往交通。为了体验当地老百姓曾经的艰辛,陈贝儿挂上绳索,在波涛汹涌的怒江江面上穿行而过。悬于波涛之上,她还要空出一只手,拿稳自拍杆,记录下第一手的素材。
体验过溜索,她又来到刚修建起来的大桥,看到一位老爷爷,正牵着小孙子迎面走过来。记录下这前后的对比,扶贫的意义瞬间清晰起来。
2021年,《无穷之路》第一季播出后,在香港好评如潮。身边的同事、亲友,纷纷表达惊讶:“啊,原来是这样子的?”大家的惊讶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发现原来内地不只有“北上广深”,西部偏远地区囿于自然、历史的客观条件,想要发展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国家为了消灭贫困,竟然下了那么大力气,付出那么多心血,而努力之后的改变,也如此之巨大。
让更多人了解到真实情况,陈贝儿觉得再多的付出也值得。
公益是一种参与
纪录片的拍摄,也增进了陈贝儿个人的阅历和见闻,她愈发想要了解那片土地。2024年,她带着自己的母亲,去了一趟甘肃敦煌旅行,莫高窟的艺术气息,月牙泉的美景,给她和家人带来极大的震撼。
今年,为了拍摄另一档节目,她又和同事们一起踏足了甘肃。几千年前,张骞、霍去病就是经由河西走廊一路向西,出使西域,抗击匈奴。“很厚重,很有历史感。”她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这片土地太过广袤、历史太过深邃,千百年来人们在这里生活,不断在奋斗、进取。国家的扶贫,正是这种精神的传递和延续。
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香港人开始对那片土地产生兴趣。“看了节目之后,觉得感动,觉得好奇,我都是非常鼓励大家,自己亲身去探索,去感受。”陈贝儿介绍,香港人很爱旅游,不过大多喜欢去非常有名的景点。节目播出后,不少人开始去川西、甘肃、新疆等地旅游。
身体力行,聚集起微小的力量,在她心目中,这便是公益的价值。“公益最重要是参与,凝聚起人心。”这位曾经播报过奥斯卡颁奖礼,对话过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木村拓哉的主持人,更多的时候,还是习惯把目光放在普通人和弱势群体身上。除了《无穷之路》之外,她拍摄的《嫁到这世界边端》,展现了不同香港女孩的爱情故事和人生选择,探讨跨国婚姻中的矛盾与冲突;《用爱站起来》则关注香港的残障儿童,以及相关福利机构。
聚焦女性、聚焦贫困和残疾儿童,深入到生活中的毛细血管。就在前不久,她还在香港的黄大仙祠,参加了一次义工活动,活动征集了75对老年人夫妻,重新为他们举办典礼仪式,拍摄婚纱照。“老奶奶对老爷爷说,哇,怎么这么帅,老爷爷就去牵老奶奶的手,很温暖、很感动。”她回忆。
时至今日,陈贝儿依然认为自己是一名新闻工作者,让更多人看到真实的情况,影响更多人参与其中,聚集力量去推动、去改变,她觉得自己的公益初心始终未变。“不管是远嫁他乡的港女,还是内地的帮扶对象,我关注的都是人,我对他们的故事感兴趣。”
【对话陈贝儿】
南方周末:您拍摄《无穷之路》的契机是什么?
陈贝儿:2021年2月份左右,我接到公司的电话,说有一档这样的节目,问我有没有兴趣。我当时没多想,听到他们说的行程,四川大凉山悬崖村、云南的怒江……听到那些名字,我觉得我想去探索,去求真,用镜头给观众说故事。
南方周末:拍摄的过程中,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陈贝儿:当时还在疫情期间,我们也没有很大的团队,只有5个人,第一年做了12集,跑过不同的省份,了解脱贫攻坚在不同地方如何落地。精准扶贫政策在不同地方是不一样的,比如“异地搬迁”,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悬崖村。为了展现为什么要异地搬迁、如何落实,我们爬了很长的天梯去到悬崖村,梯子很陡,途中很累也很危险。
还有宁夏的西海固,也很让人印象深刻。那边都是戈壁滩,联合国说那里不适宜人类居住,现在竟然可以种出葡萄来酿葡萄酒。
我做什么事情都是全力以赴。拍纪录片,我们的镜头就是观众的眼睛,我们拍到什么,观众就看到什么。我们力求为观众提供第一视角去感受。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好,拍摄更多的素材,才对得起我们去到的那个地方。
南方周末:现在已经拍到第四季了,前后有什么变化?
陈贝儿:今年第四年,聚焦“一带一路”,我们用了2个月的时间,走了7个国家,现在在香港还在热播,反响非常好。
第一季播出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啊,原来是这样?如果我们不去拍摄,很多人未必有机会到内地深度了解,原来国家投入那么多,变化翻天覆地。拍到第四季,国家的影响力已经跨越国界,到非洲供水供电,到欧洲国家修桥修路,还有太阳能电池板如何在沙漠中建设起来。观众一路在看,一路在赞叹。
从第一季开始,我便慢慢扎根,有了归属感。现在拍到第四季,那种家国的情怀越发深厚。
南方周末:在拍摄《无穷之路》之前,你做过很多娱乐报道,也拍过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纪录片,为什么你工作的内容跨度这么大,它们之间有什么主线?
陈贝儿:我的兴趣一直都是人,拍不同的人的故事,一直都是我想做的事情。无论是去奥斯卡,还是拍外嫁的港女,其实对我而言,没有很大的改变。碰到好的拍摄对象,愿意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而且很会表达,对我们而言是一种运气。
南方周末:拍摄完成后,你回到TVB,回到日常生活,这些经历对你待人处事的方式,有没有什么影响?看待问题的角度,有没有什么变化?
陈贝儿:有空的时候,都会去做一些义工。我就觉得,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就应该多帮助身边的人。
去拍扶贫的时候,我们团队只有5个人,很多人不相信只有5个人就拍下来了。我们团队特别给力,大家非常拼,相互支持,很多事情都要去兼顾。很多香港人就是有这样的机动性、灵活性和拼劲。我想说,这个就是香港精神。我觉得我自己本质上是一个记者,不是什么明星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