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造谣简单方便,法律维权举步维艰

越来越多的案例都在表明:任何一个人发在互联网上的照片或视频,都可能以难以想象的方式,被套上一个鸡毛狗血的吸睛故事,在平台算法的助推下广为传播,并接受全网热心群众的评判。照片或视频中出现的人物,会莫名其妙地成为人们的谈资,甚至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或许是我们的第一直觉,但就目前而言,应对网络谣言和暴力的法律维权机制依然显得威力有限、操作复杂且成本高昂,很难称得上是武器,更像是个稻草人。

责任编辑:李屾淼

开局一张图,故事全靠编

广西女孩莹子有一张备受瞩目的脸。与她并肩走在街上,打照面的人总会多瞄她一眼,然后好奇的目光又迅速躲闪。

7岁那年家中着火,莹子意外毁容,此后便习惯了这种目光,还有嘲笑与奚落。青春期的时候,隔壁班的同学总爱学她走路(接受植皮手术前,她的左腿因严重烧伤而行动不便),攻击她的外表,嘲笑她是“怪物”。她和母亲一起出门逛街,看到她脸庞的人会说“好吓人”。自此之后,她不爱出门。

第一次将照片发上社交媒体时,莹子出乎意料地得到许多鼓励和支持。现实生活中,她没什么朋友,喜欢待在家里,玩手机。而在短视频平台上,她发现了许多跟自己相似的人,他们积极地展露自我,“很正能量。”

渐渐地,莹子也开始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但收获关爱的同时,也遭到一些谩骂,说她丑,“别再发出来了”——话语跟她中学时经历的如出一辙。她不理会,有时粉丝还会帮她骂回去。

在网络上分享生活,莹子习惯了这些不和谐的零星声音,直到一次剧烈网暴的到来。

2024年10月下旬,关于“还彩礼”的评论和私信涌入莹子的账号。一个粉丝私信她说,“在头条上看到我的照片被人拿来做文章。”在粉丝的指引下,莹子看到了一个与自己完全无关的故事,配图却是她的照片——

“浙江一女孩因为退婚,没退彩礼和三金,彩礼40万和近6万的三金,男生一气之下把下班回来女孩堵在路上泼硫酸。”

“女子不还彩礼被泼硫酸”的话题生成,在一些社交平台迅速传播。其间,故事甚至被添油加醋地补上了更多的细节:“女孩叫林晓晨,今年28岁,出生在江苏一个普通的家庭。家里有父母和一个上高中的弟弟,她从小就被教导要懂事、努力……”

莹子被造谣的贴文(图:受访者提供)

莹子被造谣的贴文(图:受访者提供)

指责声、辱骂声充斥着帖子的评论区。

照片被盗用,编造一个有关彩礼的故事,从而激起强烈的社会情绪,莹子并非唯一的受害者。

2023年秋天,欣婷和几个好友一起去柳州旅行,她们在公园合影,其后被欣婷分享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过去两年,自视“宅女”的她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生活。这趟旅行也不例外。

照片发出去一个月后,欣婷收到网友私信说,“有人盗(我们的)图。”在另一个欣婷并不活跃的社交平台上,一篇名为《彩礼都是十万,你会选哪一个做女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