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重新站在十字路口,极氪和领克打了个样

“中国车企数量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高峰后,过去几年已经逐步开启优胜劣汰。”管鸣宇判断,未来3-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出现更多的兼并重组和深度合作。

2024年11月14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对极氪、领克两大品牌的股权结构进行优化,以推动极氪和领克进行全面战略协同。

吉利控股集团和沃尔沃分别作价36亿元和54亿元,向极氪出售所持有的20%和30%的领克股份。转让完成后,极氪将认购领克新增注册资本3.67亿元,其所持股份增至51%,其余49%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极氪掌握了领克的实际控股权。

三年前,极氪的第一款新车001上市,该车型是由领克ZERO CONCEPT概念车打造而来,如今极氪控股领克,耐人寻味。

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林金文用“历史性时刻”来形容两个品牌的整合。这场整合之后,吉利旗下的各个品牌之间,股权结构将更加清晰,品牌之间的业务交叠产生的内耗将转化为整合带来的高效。事实上,两者走向协同发展也是必然。

领克与极氪合体。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过去践行的多品牌战略,为吉利赢得了中国汽车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收购沃尔沃开始,吉利控股先后收购了宝腾汽车、路特斯、smart,内部孵化领克、极氪、几何等,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汽车品牌矩阵。

而今,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从开疆拓土到收缩战线,大扩张时代已经结束。汽车领域价格战持续,市场竞争激烈,大浪淘沙之下,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迎来新的变革。

为什么整合是必然?

回顾领克的成长史,2016年它承载着吉利高端化发展的重任成立。次年,领克首款车型领克01上市,一改往日自主品牌惯用的低价策略,起售价15.88万元,领克09售价则在25万元以上。

2017年领克在国内正式发布。

领克01上市仅1年,领克年销量便达到12万辆,彼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仍在行业初期,新势力品牌陆续成立,领克切入插混市场,保持“燃油+插混”两条腿走路的路线,2024年9月8日,领克宣布其07&08组成的领克EM-P“双子星”,正式突破10万台交付,距领克08 EM-P上市仅一年时间,领克07 EM-P上市也才4个月。2024年三季度,领克EM-P销量位列高端插混市场TOP3,仅次于理想和问界。11月底领克EM-P双子星第15万辆整车下线。

从销量数据来看,领克在插混市场上的表现是成功的。2024年,领克也开始进入纯电领域,形成了混动为主、燃油和纯电为辅的三线并进路线。

再来看极氪的故事,最早是由领克推出了概念车领克ZERO,但考虑到面向全新的高端纯电汽车市场以及品牌发展自由度,这款车型最终以极氪001的名义对外发布,极氪品牌由此成立。

极氪001车型。

这三年间,极氪成长迅速,在2021年新势力遍地开花的时期,极氪的推出时间并不算早,凭借其SEA浩瀚架构,突破了传统造车的技术壁垒,通过硬件、系统和生态的高度整合,在一众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中突围成为一匹黑马。2024年5月10日极氪在纽交所上市,成为“最快IPO新能源车企”。2024年11月极氪交付新车27011台,实现同环比双增长,同比增长106%,环比增长8%,并连续三月创单月交付历史新高。2024年1-11月,极氪共交付194,933台,同比增长85%。截至11月底,极氪累计交付超39万台。

SEA浩瀚架构。

自领克进入纯电市场以来,两个在纯电领域有了正面交集,2024年领克推出的首款纯电轿车Z10,叠加权益后售价区间为18.68至26.28万元,领克将于年底推出的领克Z20,与极氪X也处于同一细分市场。与此同时,在行业的激烈竞争下,极氪也宣布将切入混动汽车赛道,两大品牌之间更加趋同。

领克和极氪从相容共生,到正面竞争,从走向不同的道路,到业务开始重叠,在此过程中必将面临内耗。

过去“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是开疆拓土时期的必要选择,此前的股权结构,也基于当时的产业背景。当年,吉利控股集团并购沃尔沃汽车后,为了加强协同,打造了领克品牌,也因此产生了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共同持股的方式。而极氪是吉利控股在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方面的一次大胆尝试,采用全新的商业模式,三年内便完成美股上市。随着行业变化,企业需要提前预见未来的趋势并及时调整。

极氪和领克的整合是一场必然,或者说水到渠成。此前,吉利控股内部已经在致力于将各品牌之间的供应链和采购打通,整体集成性和通用化程度较高。与其两个品牌相互掣肘,不如一致对外迎敌。

极氪全球第500家门店落地新加坡。

吉利汽车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指出,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更加需要高效地共享资源,用规模来推动成本降低,由此来提高竞争力。

当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年初特斯拉等一众品牌纷纷降价,拉开了新一轮价格战的序幕,成本管控,提升效率变得更为重要。

“如果不整合,无论是领克,还是极氪,综合竞争力都无法提升。”桂生悦说,整体核心点就是通过整合领克和极氪,竞争力会大幅提升,给股东带来的回报也大幅提升,同时也会避免不整合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整合后的优势是什么?

首先是极氪和领克将如何进行业务重组。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表示:“品牌方面,二者合并以后一定会保持双品牌战略,在市场上相对独立。两个品牌在价位上和价值观上,有非常清晰明确的定位,相互区隔,以实现市场覆盖的最大化。”

也就是说,在产品和技术上。极氪聚焦于中大型车型,领克主打中小型车型。领克在纯电领域聚焦于小型车,在混合动力领域聚焦在中型车上面;极氪则在中型车方面聚焦于纯电,在大型车上聚焦混动。在整车架构方面,将最大程度的减少架构数量,电子架构、智驾、座舱方面未来逐步走向统一。但在应用层方面,领克依然保持LYNK Fly me Auoto应用,极氪则保持极氪全栈自研的ZEEKROS。

领克EM-P电混。

极氪和领克可以在插混和纯电上实现优势互补,极氪需要完善混动路线,领克可以提供插混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开拓豪华插混市场,领克在插混、燃油市场的优势,有助于打开北方市场。极氪在高端豪华纯电市场的经验也是领克需要补齐的要素。

目前,插混市场仍保持高速增长,根据乘联会数据,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份额表现持续走强, 2023年上升到69%的水平,2024年1-9月达到78%,其中7-9月达到83%。2024年中国市场插混份额占比达19%,相比2023年的11%增长8个百分点,中国品牌成为细分市场主导。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亦曾指出,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但纯电动车增速放缓,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有很大差距,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当前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极氪MIX成为上海汽车博物馆收藏的首台智能纯电汽车。

两者整合后的价格区间也将更为广泛,此前极氪面向20万-80万元市场,整合后极氪科技集团的市场价格区间将扩大至15万-80万,覆盖将近60%的乘用车市场。

整合带来的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拉低成本。安聪慧提到,研发投入方面,通过协同预计研发投入可以降低10%到20%;供应链规模化效应的形成,就通过技术协同产生,预计可把成本降低5%到8%;制造方面,产能利用率预计可以提升3%到5%;支持和服务部门,预计也可以降低10%到20%的费用。

在新势力以直营模式为主的当下,保留领克的经销商模式,可与直营模式进行互补,渠道的投入成本也将大幅降低。据领克官方,目前领克已完成了覆盖1-5线城市的销售服务渠道布局,预计到2024年底,渠道规模将达到700家,1-3类城市实现100%覆盖。领克售后服务网络已布局361家,分布在31省223城市,其中产能有剩余的284家已入网领极联服授权服务中心,目前已为极氪、极越、翼真、smart品牌的用户提供售后服务。

领克作为早期进入欧洲的中国品牌,2022年全年,出运整车35588辆,位列中国品牌25万元以上车型出口首位,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97%,领克的全球化经验,可以为整合后的极氪科技集团更好地实现全球高端化提供助力。

可以说,在高端豪华和插混两个领域,极氪和领克各自的长处契合,双方互补,高效且具备成本优势,给了彼此更大的成长想象空间。

大浪淘沙,新能源整合正在提速

17年前,李书福对外发布《宁波宣言》。他指出,汽车工业是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人才密集的全球性大产业,其销售及售后服务领域的用户满意度高低,直接关系到汽车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直接关系吉利汽车的品牌形象,也直接关系到全体经销商的整体利益。因此,吉利提出从“低价战略”向“技术领先、质量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战略转型。

后来,《宁波宣言》也成为吉利收购沃尔沃并奠定汽车领域地位的答案所在。

然而在当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刚刚萌芽,行业普遍奉行“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汽车行业正在飞速发展,不少企业尝到了时代的红利,吉利汽车销量也在快速发展,彼时选择夯实技术求变,从卖得便宜到技术领先颇有些吃力不讨好,市场不解。

在时间的长河中回头看,当时在机遇中求变是对行业变化的敏锐。

两个月前,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台州宣言》,李书福也提到了它和17年前的《宁波宣言》意义一样重大,他认为《宁波宣言》是吉利的分水岭。在行业的拐点,李书福与吉利又开启了一轮新的变革。

面对当前汽车价格战和高度内卷的现状,《宁波宣言》提出“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李书福明确表示,之前吉利走的是战略扩张的道路,现在要顺应趋势,面对全球经济新形势和行业竞争新格局,吉利要从原来扩张的道路转变为更加聚焦。

该宣言还提出要“全面梳理吉利各业务板块,厘清业务定位……推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进一步明晰各品牌定位,理顺股权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和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很快吉利汽车开启多次整合动作。2024年10月9日,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吉利银河星愿上市发布会上宣布,几何并入银河品牌,成为落实《台州宣言》的第一步。紧接着,极氪和领克的整合,也是其关键举措。

汽车领域的价格战持续已久,至2024年各家进入越来越残酷的内卷竞争,超200款车型降价,远超2022年95款的降价总规模,也超过2023年全年150款的规模。行业普遍认为2025年的竞争将会更加残酷,新一轮车企“价格战”或将于2025年继续升级,不少企业正在苦于支撑成本和价格的压力,未来行业还将继续洗牌,新势力品牌亦进入生死存亡之战。

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汽车行业收入83320亿元,同比增长2%;利润3758亿元,同比下降3.2%,行业普遍面临“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价格战的背后事实上是成本之战,考验的是对成本和效率的把控力。

早在2022年,长城汽车就曾进行一次品牌整合,回归“一个长城”,包括整合品类品牌,国内方面整合成3套营销组织,一是魏牌和坦克,二是欧拉和沙龙,三是哈弗和皮卡。

2024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并购提速。仅是10月份就有三家车企的整合消息传出。

10月初,欧拉汽车App发布消息称,将于今年底停止运营并迁移至长城汽车App。还有消息称,未来欧拉或将被整合进哈弗品牌。

10月25日,广汽集团宣布,其总部将在今年11月2日整体搬迁至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和广汽研究院所在的番禺汽车城,此举意在加强对旗下自主品牌的经营管理。2025年1月1日全面完成改革。各职能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并或分设,在确保埃安相对独立运营的同时,最大化合并机构、精简流程,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10月28日,上汽集团旗下飞凡汽车重新回归到上汽荣威旗下。飞凡汽车的“R标”将承担荣威品牌高端系列车型。

在头部车企的带动下,汽车行业新一轮品牌整合正在提速。在历经早期的多线作战扩张后,中国汽车品牌开始进入整合和聚焦阶段,更加注重协同发展,减少内耗和资源浪费。

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取得突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11月1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今年7月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更是连续四个月突破50%。2024年1-9月上升到68%的份额,其中7-9月的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世界份额达到73%。

极氪2024年广州车展展车。

在2024年年初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果发布会上,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麦肯锡中国区汽车咨询业务负责人管鸣宇提到,在美国、德国、日本等成熟的汽车市场,前十大车企在当地的市占率超90%,在中国市场目前则是70%左右。他预测,到2030年,中国有望和成熟市场一样,前十大车企占据九成以上市场。

“中国车企数量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高峰后,过去几年已经逐步开启优胜劣汰。”管鸣宇判断,未来3-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出现更多的兼并重组和深度合作。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要在世界舞台上真正实现汽车工业的弯道超车,必然保证品质和效率,走向协同发展。多年前,走在浪头前方的新能源车企经历摸索,走向群星闪耀的时刻,如今又重新站在了十字路口,迎接新的浪潮。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