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药为何被调出新版国家医保目录?
43种临床已被替代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被调出目录,是2020年以来调出数量最多的一次。
对于临床价值不高,长期没有生产、使用,无法保障有效供应的药品,“在今后目录调整中重点考虑调出”。
在谈判阶段,创新药的谈判成功率超过了90%,较总体成功率高16个百分点。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曹海东
2024年11月28日上午,年度最受瞩目的医保发布会在京举行,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02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结果。新版目录新增91种药品,包括26种肿瘤药、13种罕见病药、4种精神病用药等。
2024年谈判/竞价环节,共有117种目录外药品坐上谈判桌,其中89种谈判/竞价成功,成功率76%、平均降价63%,总体与2023年基本相当。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因素,预计2025年将为患者减负超500亿元。
目录有进也有出,43种临床已被替代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被调出,是2020年以来调出数量最多的一次。
国家医保局已连续7年调整药品目录,每次都是准备、申报、专家评审、谈判、公布结果5个阶段,但程序规则逐年优化完善,这也是药企准入团队最关注的部分。
“经过几年的摸索,专家评审规则更加客观科学,已逐渐趋于成熟,这也有利于稳定企业的预期。”国家医保局医保中心副主任王国栋回答南方周末记者提问时介绍,评审中专家集体讨论和个人评分并行,临床、药学、医保、药物经济学专家一起讨论、联合评审,对药品有效性、安全性、公平性、创新性等多维度评分,使医保目录与临床用药实际、医保管理更加匹配。
本轮调整后,国家医保目录内药品总数增至3159种,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此外还有中药饮片892种。
“确保安全是我们工作的底线”
2018年至2023年,医保统筹基金累计支出超过10.46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1.6%。每年大量支出,还要目录扩容纳新,医保基金承压心照不宣。发布会上,“安全”是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关键词。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介绍,在评审阶段,专家对临床价值不高、纳入目录必要性不强的药品从严把握,防止“浑水摸鱼”;对部分已在目录内但费用偏高、基金支出量大、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品种进行再谈判,进一步降低价格,减轻患者和基金负担。在谈判底价测算阶段,研究确定合理的基金预算并将其作为目录调整的“硬约束”,对费用高、基金支出大的品种适当提高降幅,体现“以量换价”。
关于此次调出的43种药品,黄心宇给出的解释是“临床已替代或长期未生产供应”。他还强调,对于临床价值不高,长期没有生产、使用,无法保障有效供应的药品,“在今后目录调整中重点考虑调出”。
“提高群众用药保障水平是我们工作的目标,确保基金安全是我们工作的底线。”王国栋说,一方面靠科学合理测算,确保谈判准入的药品“物有所值”,另一方面靠医保部门优化存量支出结构,比如通过药品耗材集采腾出超5000亿元的医保基金空间。
目前,已有835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医保基金为协议期内谈判药品支付累计已超过3500亿元,惠及患者8.3亿人次,为患者减负超8800亿元。
新版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范围以新药为主
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刚官宣,多家创新药企就亮出“首次纳入”“新适应证纳入”“成功续约”等成绩单。
2024年新增的91种药品中,有90种为5年内新上市品种,有38种是“全球新”的创新药,无论是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创历年新高。在谈判阶段,创新药的谈判成功率超过了90%,较总体成功率高16个百分点。
复旦大学教授、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药物经济学专家组组长陈文表示,中国药学会对样本医院的监测表明,随着越来越多创新药被纳入医保,创新药在药品费用中的占比逐年上升,2023年创新药在样本医院的院均药品费用在全部药品费用中的占比已达15.1%。
每年罕见病药纳入目录都是一大亮点,2024年13种罕见病用药新增纳入医保目录,包括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贝前列素、治疗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氯巴占片等。据罕见病联盟统计,《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第二批罕见病目录》收录的罕见病中,现已有90余种治疗药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发布会前一日,11月27日,国家医保局在官方微信号发布《医保带来的发展新增量》,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该文提到,创新药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的时间大大缩短,2018年至2023年,医保谈判新增药品协议期内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其中医保基金支出3500亿元。文章还透露,国家医保局正在谋划探索推进医保数据赋能商业保险公司、医保基金与商业保险同步结算以及其他有关支持政策,引导商保公司和基本医保差异化发展,更多支持包容创新药耗和器械。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发布会现场除了医保局官员、专家和媒体记者外,后排还摆放着多家券商和基金公司的桌签。
“不得以医保总额限制影响药品进院”
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将于2025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和挂网,时间只剩一个月零两天。如何推动谈判药品及时落地,是每年医保目录新闻发布会讨论的重点。
“落地是决定目录调整工作成效的‘最后一公里’。”黄心宇强调,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应于2025年2月底前召开药事会,及时调整本机构用药目录,不得以医保总额限制、医疗机构用药目录数量、药占比为由影响药品进院。
本轮医保目录调整的谈判协议还明确,全部谈判药品应于2025年1月1日前完成在全国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的挂网,对谈判药品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的配备也提出了最低数量要求,相关企业还应当建立药品调配机制,及时响应患者用药需求。
同时,谈判协议要求强化配备和供应情况监测,提升药品可及性,还要求企业在目录落地前全部落实药品追溯码,实现全程“可追溯”,为加强监管、维护基金安全打好基础。
通过“双通道”管理机制,一些原来主要在大型医院供应的医保谈判药品,目前可以在全国十余万家医保定点药店销售并纳入医保报销。
“保证参保人购药便利性的同时,切实防范和打击欺诈骗保行为。”黄心宇指出,原则上自2025年1月1日起,配备“双通道”药品的定点零售药店均需通过电子处方中心流转“双通道”药品处方。
校对:吴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