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致远,创未来!南方周末2024绿色创变者大会在京举行
2024年11月26日,由南方周末主办的2024绿色创变者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邀请政府、国际组织、企业、学界及公益组织等各界代表齐聚,全方位透视全球绿色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可行路径与创新模式。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南方周末报社党委书记、主编王巍在致辞时表示,南方周末与生态环境部门保持密切互动,力求成为中国绿色新闻的排头兵,记录转型发展的进退得失,深度参与国家的绿色进程,为“绿水青山”贡献传媒力量。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在大会致辞中表示,近年来生态环境宣教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生态环境部建立例行新闻发布会制度,建立新媒体发布平台,拓宽公众参与通道,推动全社会共建美丽中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将不断提升宣教工作水平,继续为美丽中国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重磅嘉宾开讲,把握全球绿色发展趋势
本届绿色创变者大会汇集来自各领域的权威专家、知名学者,议题涵盖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变化、企业双碳行动、生物多样性、绿色传播等重要内容。
在大会当天上午的“权威发布”环节,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生态环境部原总工程师张波以《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深入转型》为题发表演讲,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应从技术、经济、管理等维度取得突破。他也寄语生态环境保护从业人士“既要坚持原则,敢于说不,也要实事求是、善于说行,并经得起实践、时间和法律的检验”。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城市规划师李晓江发表主题演讲《城乡气候应对的两个维度:减缓与适应》。他建议应全面实施城乡气候适应活动,尽快建立从中央到地方,跨区域与流域、跨部门,政府、社会与公众协同的系统性气候适应行动框架。而在气候减缓方面,则需通过绿色技术应用与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实现减碳。
美国经济学家、未来学家、《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以《站在蓝色水星球视角,重新思考人类家园》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长久以来,人类一直相信自己生活在大地上,但事实是我们生活在“水星球”。人类一直将地球这颗水星球视为资源加以利用,但如今处在一个转折点,必须意识到水不是资源而是生命之源。
从气候治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范围内的绿色发展亟须各国紧密协作。综观国际舞台,哪些绿色变革新风向值得关注?大会当天下午场,多位业界知名专家分别进行解读。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原一级巡视员孙桢发表主题演讲《全球气候治理的多元化发展》,解析气候治理当下的趋势、挑战及未来可行策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散文作家朱松丽在主题演讲中,阐述了气候因素在2024年这一全球超级大选年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欧盟中国商会副会长、中国欧盟协会理事、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秘书王稚晟对中欧绿色伙伴关系建设进行了分析,讲述双方在绿色合作上的亮点与前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生物多样性金融项目负责人冷斐则以《全球资源统筹配置和信息披露趋势》为题,介绍生物多样性投融资领域的现状与特点。
向绿而行,“绿色创变者先锋”揭晓
为了鼓励在绿色议题下积极推动和引领绿色创新与行动的个人,本届大会现场揭晓了“绿色创变者先锋”名单,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因他们的坚持与贡献而获得殊荣。
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原司长、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从事政府生态环境宣传工作长达二十余年,他推动建立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制度、生态环境系统政务新媒体平台,成为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要窗口。刘友宾表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环境传播也在与时俱进,更加注重正面舆论引导,新闻发布和文化传播并重,国内宣传和对外传播并重,在国际上讲好中国环保故事已经摆到议事日程上。这种背景下,建设中国生态环境传播学,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生态环境部特邀观察员叶梅用文学艺术的方式,记录数十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变化。在文学视阈下,她对环境污染问题发声疾呼,用作品呈现对自然万物的深刻情感。在叶梅看来,生态文学是用文学的方式认识生命与自然的关系,书写人与自然的和谐。她表示“我们要不断用共生、平等的视角来观察自然万物,去理解和表达它们的生存、呐喊和灵性”。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中国区负责人张开鹏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大力推动供应链变革,推进供应商“零碳计划”,携手共筑“减碳生态圈”。同时,他积极提倡以AI赋能工厂智能生产、低碳化转型。他介绍,施耐德电气打造了一个端到端的绿色价值链,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交付和绿色运维,实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本年度“绿色创变先锋”的名单中,还有在环境保护领域坚持多年的公益人士。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蔚蓝地图创始人马军主持开发和运行了中国首个公益环境数据库,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污染防治。他引领机构持续追踪企业的环境表现,敦促企业完善环保漏洞,并以平台建设带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绿色潇湘发起人、北京守望者环保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盛曾创立湖南首家关注湘江的环保组织,持续探索以技术打通公众参与河流保护活动的链路。刘盛以“巡河宝”小程序为例,表示环保行动“老三样”(植树、观鸟、捡垃圾)有广大的用户群体和场景,数字化可以把这些场景重新做一遍,降低公众参与环保的门槛。
洞见绿色,三大研究成果发布
近年来,南方周末积极落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融合转型发展战略,持续以智库化转型为各领域提供专业赋能。在本届绿色创变者大会现场,南方周末发布多份研究成果,希望为绿色领域贡献媒体视角的洞见。
在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的指导下,南方周末绿色研究中心于今年9月起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环境记者进行了深度研究,以期从新闻从业者视角归纳近15年来中国环境新闻的变化趋势。大会当天,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白志军表示,媒体积极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认真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凝聚社会共识,促进公众参与,为营造良好的美丽中国建设舆论氛围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后,南方周末编委、南方周末研究院副院长兼绿色研究中心主任曹海东发布《中国环境新闻记者及环境新闻发展报告(2009-2024)》,从环境议题、报道影响力、未来趋势和职业认同感四个维度对报告进行详细解读。报告发现,当前环境报道呈现三大趋势:第一,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通报成为环境新闻记者选题的重要来源;第二,环境报道更需要科学解释、国际视野;第三,环境新闻智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009年,南方周末率先将漂绿概念引入中国公共媒体的关注视野,多年来保持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审视,并于今年发起对碳中和公募基金漂绿的观察。大会当天,南方周末研究院研究员李嘉诚发布《碳中和基金漂绿观察(2023-2024)》。他指出,针对基金是否“避免了一般性声称”,31只碳中和基金在投资策略上有漂绿嫌疑。而针对基金的投资行为是否“明确”,有20只基金有漂绿嫌疑,基金在化学品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上的漂绿最为显著。
2024年,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连续第三年发起企业双碳行动力调研,并对调研方法和评估标准进行全面升级。大会当天,南方周末研究院副秘书长兼CSR研究中心主任孙孝文发布《2024年南方周末企业双碳行动调研及观察》,系统分析能源业、工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农业及食品、金融业六大关键领域近500家企业的双碳行动力表现。他表示,调研显示企业双碳行动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不同行业差异巨大,各行业内两极分化明显。
前沿对话,聚焦绿色实践新动向
绿色发展已成为各界共进的行动趋势,南方周末以绿色创变者大会搭建开放、多元的交流平台,邀请公益组织、企业、智库机构等各方代表基于绿色实践进行深入交流。
大会当天,自然之友公民气候行动计划:玲珑计划一期伙伴吕杭洲结合“连结”与“探索”两大关键词,分享个体参与气候行动公益项目的过程与心得,呼吁更多人加入气候行动的行列。
着眼企业实践,联想集团ESG与可持续发展负责人、联想中国平台ESG委员会秘书长王旋以《科学迈向净零未来,持续增强气候韧性》为主题带来案例分享,阐述联想集团践行ESG理念及推动绿色低碳实践的经验与思考。
三峡集团国家工程中心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副主任姜伟以《植一棵树 育一尾鱼 护一条江》为主题,详细介绍长江珍稀植物、珍稀特有鱼类的保护经验,分享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取得的成果。
本届大会的圆桌对话以“全球绿色浪潮下的企业转型”为主题,邀请CDP全球披露联席总监、南方周末CSR研究中心智库专家李蜚,台达中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吴美慧,中国银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暨双碳创新中心负责人李栩然,绿色技术银行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教授倪受彬与南方周末研究院研究员侯明辉同台对话,探讨当下企业绿色转型的特征、挑战与趋势。
南方周末长期关注绿色创变与双碳行动。本届绿色创变者大会现场揭晓绿色创变案例、年度双碳行动力企业、年度低碳项目、年度低碳产品、年度低碳解决方案等年度名单,从多个维度盘点优秀实践成果,为业界推动绿色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 附:2024绿色创变者大会年度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