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批评被漠视却自有生机的“学衡”风景 | 张元卿读《学衡派年谱长编》
沈教授这部年谱的价值首先在于档案启蒙,告诉我们有很多档案等着研究者去开发,以后的年谱编写是离不开档案的。
责任编辑:刘小磊
沈卫威教授的《学衡派年谱长编》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他继《“学衡派”编年文事》之后又一部研究学衡派的新著。与《“学衡派”编年文事》相比,这部书内容翻倍,增加的部分主要来自民国档案,内容涉及教授薪金、课程设置、注音国语推广、部聘教授选拔、抗战文艺书稿审查、院士选举规程、员工病故抚恤等。这就突破了《“学衡派”编年文事》以报刊为主线,重在梳理文事的编选思路,通过档案的使用,强化了文化教育制度对于学衡派的影响,特别是对身处制度之中的学衡派人物的具体影响。这是一种新的年谱撰写范式,它在使用传统文献的基础上,强调档案文献在构建历史现场中的作用,而且为了让历史现场的构建有更多系统细节的支撑,大量系统地将档案引入年谱。这种做法对于当下的年谱编写是有示范作用的。也就是说,以后出现的年谱如果没有使用档案材料,它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