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互联网募捐平台观察 | 2024筑梦者公益大会

2024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第五届筑梦者公益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汇聚了来自学术、商界、政府和公益组织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与代表,共同探讨公益的未来发展趋势,分享实践经验与前沿思考。

在大会现场,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募捐平台观察报告(2024)》,并由南方周末研究院研究员钟金秀进行公益观察主题分享。

 南方周末研究院研究员钟金秀

钟金秀表示,从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到2016年民政部指定第一批互联网募捐平台,中国互联网募捐平台的发展呈现出四个较明显的趋势:

一是发起主体和背景渐趋多元。运营主体从最早的以互联网企业为主,转变为逐步覆盖各行各业;发起原由从早期重大事件促发为主,转变为更多结合企业/机构自有优势,或基于个性化需求。

二是平台应用场景渐趋广泛。如渠道入口多样,覆盖PC端、手机端、微信小程序等;如平台功能板块越来越立体;如平台应用嵌入的生态越来越多元。

三是项目管理趋于精细化。具体表现在各平台在合法合规及风险管控上日益加强,越发注重项目质量把控,同时不断优化项目反馈,等等。

四是平台发展逐步差异化。流量大的平台和不以流量为主要优势的中小平台,均逐渐找到各自不同的发力点。

此外,钟金秀指出,根据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分析,互联网募捐平台在作为推动互联网公益,尤其是互联网募捐重要推动力量的同时,平台自身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同困境。一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如平台未结合运营主体战略或资源优势导致难可持续,或部分平台面临运营经费及资源不稳定的难可持续,或由于定位不清而难可持续。二是平台与发起企业/机构、政府部门、慈善组织、捐赠人等不同相关方协调发展的困境。三是平台壁垒难以突破的困境,包括平台间共同协作的壁垒,互联网公益本身的发展壁垒,平台与其他公益慈善类平台之间的壁垒等。

钟金秀表示,未来中国互联网募捐平台要进一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其中,政策上应进一步明确权责边界,并为平台提供更多元的支持和评估机制;行业上需建设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和协作机制;平台自身需要找好定位,差异化发展;公益机构则需积极拥抱新技术,在发挥互联网募捐平台“工具主义”效能的同时,加强公益“人文主义”的价值倡导。

·更多关于筑梦者公益大会的精彩资讯,将通过南方周末各渠道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