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的关怀:一位日本学者眼中的缪崇群
“他们(巴金和缪崇群)之间存在着性格上的共鸣之处。我们对于他们抗战时期的作品进行一番比较就发现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类似性:虽然不忘怀抗战的大义和民族的自尊自豪,但是更要注意到‘小人’的生存状态,即‘小事’,从‘弱者’的角度观看现实。”
责任编辑:刘悠翔
在当代介绍缪崇群的诸多文章中,基本都会提到他去世时报上刊载噩耗的标题是《一代散文成绝响》。显然,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但没有人写明是哪份报纸,哪天刊发的,那么它到底是真是假?
最终,这个疑问在坂井洋史这里得到了解决。他通过搜寻旧刊资料,找到了重庆《中央日报》1945年1月18日期,在第三版上看到了缪崇群的讣告,的确是这个标题。也是这一天的早晨,巴金在读报时得知了好友去世的消息,情感上“不能相信”,随后收到共同好友的来信,确认是事实。
但后来的作者引用这句话并非查找了原版报纸,而是来自一本书《陨落的星辰——十二年来中国死难文化工作者》(莫洛编,上海人间书屋,1949年1月初版),里面提到:“当时重庆有一家报纸曾标出了《一代散文成绝响》的标题。”坂井洋史认为,“这可能对后来的人形成了印象吧。”
严谨求实是做学问的基本素养,而坂井洋史更有自己独特的视角。1980年前后,坂井洋史在东京外国语大学读本科时开始研究巴金。1985年,他第一次来中国,没有先去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而是去了福建泉州考察。因为他发现在巴金的人生中,游历泉州时遇见的几个朋友对他的影响很重要。从1985年到1991年,他每年都去,总共七次,采访还健在的老人,收集相关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巴金好友陈范予的女儿。陈范予是一名诗人、教育家、科学家,1900年出生于浙江诸暨,1941年因肺结核病逝于福建。陈范予的女儿告诉他,在上海的家中还保存着大量陈范予的手稿。由此,坂井洋史开始了陈范予的研究,出版了多部著作。
而对缪崇群的研究,正是坂井洋史对“巴金好友”研究的延续和继承。缪崇群曾留学日本,写过不少关于留学见闻的散文,这对身为日本人的坂井洋史来说是优势,他更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