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三个月写一篇稿子的记者,是好选择吗?| 记者手记
向语言的尽头跋涉。
责任编辑:吴筱羽
《读者》是我母亲最喜欢的杂志。她和她的女同事们,人生所有的劳动时间,都消耗在银行防弹玻璃后的一个个格子间里。我们的城市紧靠澜沧江,每天早上6点,城市里的杂志爱好者们,脱下裤子,深吸一口气,在厕所里毕恭毕敬地翻阅《读者》,拉绳水箱就悬在头顶,有时,澜沧江的水会滴落下来,那是杂志爱好者最为焦虑的时刻。
我没有从母亲那里继承对银行工作的向往,只继承了在拉绳水箱下对《读者》的向往。
有一天,我在《读者》的角落里注意到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故事,说一位知名钢琴作曲家,在26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钢琴。那时我在练习小提琴和钢琴,迫于经济压力,我很长一段时间用的是声音像锯木头一样的练习提琴,至于钢琴,最早的几个月,我就假装音乐课本背面的黑白按键是真实存在的雅马哈。但这些怎么会让人享受音乐呢?在某次表演中,台下的人都在嘲笑我。表演结束,我的一位好朋友跑到我跟前说,苏有鹏,你确实不太适合音乐。
《读者》上的故事为我带来了光明,原来,26岁学习钢琴也可以成为一位杰出的作曲家。于是,14岁,在厕所里的我,第一次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个选择,小提琴也好,钢琴也好,统统不学了,26岁再学也不晚。更重要的是,之后面临任何选择,都可以勇敢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