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知青岁月

上山下乡虽然停止了,但它留下的严重后遗症却至今没有消弭。大部分下乡青年返回城市后找不到工作,没有住房,只能当清洁工、营业员;与农民结婚的知青,极少部分因为结婚成家留在当地就业,大部分为了返城与配偶离了婚。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陈晨 朱晓佳

返乡:前年她是个学生

徐建春高小毕业回到家乡山东省掖县(现莱州市)过西区后吕村时才15岁。因为土地改革,按照人头,吕村每户都分到土地,家里劳动力不够,每年缺柴缺粮,女儿想接着读书,但母亲想让她帮忙回家种地。

徐建春家和村里另四户人家组成一个互助组,参加农业生产。从没有种过地的她,在老农的帮助下,掌握了耕、耧、锄等庄稼活。

1952年10月,在徐建春回乡不到两年的时候,《山东青年》杂志以《前年她是个女学生,现在成了模范的互助组组长——模范团员徐建春访问记》为题,介绍了她回乡和担任互助组长的经过。徐建春成了名人。

1953年,新中国出现首次经济危机:农业减产,粮食短缺,城市就业困难。政府决定压缩中小学,要求家在农村的中小学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生产。为了起到宣传效果,徐建春作为响应这一号召的生动范例,被推向了全国。

1954年3月12日,《人民日报》转载山东《大众日报》的文章《徐建春——农村知识青年的好榜样》,这是党报为全国知识青年正式树立起的第一个先进典型,短短几个月里,徐建春接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