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西征为何导致突厥语兴盛?
这就导致大屠杀之后,突厥语是最快恢复元气的,很自然成为不同族群之间交流的“普通话”。而长期作为城邦统治阶级的语言,又让突厥语的文明积累要高于蒙古语。相较于其他古典语言,突厥语也是蒙古人学起来最轻松的外语。
责任编辑:陈斌
如果展开一幅突厥语系的分布地图,你会看到一个横亘在亚欧大陆腹地的巨大区块:从大西北出发,穿越几乎整个中亚,然后跳过里海挺进安纳托利亚,直到地中海东岸为止,都是突厥语系的地盘。其使用人口约2亿,包括至少35种语言,而且其中绝大部分都有着很高的互通度。比如哈萨克语属于突厥语系下的钦察语支,而乌兹别克语属于葛逻禄语支,但二者交流起来就像山东话和东北话一样容易。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蒙古语系:几乎完全龟缩在蒙古草原及其周围,全球使用者只有约600万,而且各方言彼此难以互通。
突厥语先到优势?
蒙古语和突厥语,是欧亚草原上最知名的两大语言,然而今天的生存境遇却如此悬殊,结合历史背景来看更是十分诡异和反常:
突厥西迁主要是因为唐朝打击,尤其是东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先后被唐朝征服击溃。因此突厥西迁几乎是一场难民大流亡,离开故土寄人篱下,看起来很容易丢掉母语。
与之相比,蒙古则是西征,打败了中亚到东欧的几乎所有强权,理应将自己的语言传播到新领土。即便要面临人数太少,难以同化土著的问题,蒙古语也至少应该比突厥语要强势才对——毕竟突厥语也是外来者,还是多批次小股溃散而来,又没有蒙古那样的四大汗国撑腰,怎么最后却反而稳压蒙古语一头?
一个最常见的解释是,突厥西迁早于蒙古西征,突厥文字创制也更早。因此突厥语具有先发优势,把生态位占满了,而蒙古语的失败仅仅是因为来晚了。这初听起来很有道理,仔细一想却经不起推敲:突厥西迁以前的西域,又不是什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