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用人单位限定985、211毕业生:关键在于降低摩擦成本丨快评

从经济学的逻辑看,所谓的歧视,其实有两种:一是效率歧视或假性歧视,二是非效率歧视或真歧视。两者的区别在于,假设企业招了名校毕业生没有招双非毕业生,如果表面上看是因为前者比后者的学历过硬,实际上是因为前者比后者的工作能力强,那么就是效率歧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利;如果明明后者的工作能力比前者强,但仍因为前者的学历比后者好看而招了前者,那么就是非效率歧视,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

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过程,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成本,这样对企业与求职者都有利。

责任编辑:辛省志

日前召开的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透露,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同期,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严格落实校园招聘“三严禁”要求,尤其“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这一条,广受网民关注。

“三严禁”并非新提法,其最早见于2013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凡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招聘活动,要严格做到“三个严禁”: 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

“三严禁”等前两条都涉及“就业歧视”问题。禁止用人单位发布含有限定985、211字眼的招聘信息,适用的场景有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