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雯:县城美人,地方的另一种历史

“最重要的是选择抗争,而不是说去取得一个必赢的结果,我想写的就是这样一股劲儿”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周建平

(受访者提供/图)

县城的回响

每个县城在早年间都有几个美人的传说,她们的名字家喻户晓,是禁锢年代的闭塞小城里最鲜亮的美。每当她们穿行在寻常街道,旁人的目光总免不了停驻在她们身上,带着三分惊艳、七分打量。

美人的性格无论是内敛,还是张扬,总能牵动人们的无限想象。张惠雯从小就听哥哥姐姐说着县里几位大美人的故事,谁在哪儿偶遇的,什么打扮,最近发生什么事?县城美人传说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特有的故事,县里的人际关系是一张紧密的亲邻网络,美人不断更新的生活故事,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之一,也是希望和欲望的投射。

那时的县城还没开始扩建,县城的四角有四个池塘,半圈老城墙围绕着老城。在张惠雯小时候,一家人晚饭后常去城墙边散步。城墙临湖,湖里种着莲藕,湖畔民居的灯火也皴染在湖面上。先是老城墙被拆,到了20世纪90年代,湖塘也被填成建筑用地。“童年记忆中的美丽、安闲小城消失了,我的县城成了大建设时期之后面孔千篇一律的无数个中国县城之一。”张惠雯写道。

2021年,美国波士顿,43岁的张惠雯开始动笔,写儿时听到的县里美人的故事——那时她因新冠疫情无法回河南的县城老家,越是书写,童年记忆中的老家越是清晰。从17岁去新加坡读书后,她就一直在国外生活,最初的写作冲动正是源于旅居海外的乡愁。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作为美国华人移民作家,她始终用中文写作,作品均在国内发表,写作主要围绕着移民和还乡两条线。

此刻的家是可移动的,从河南到新加坡,再到美国南方的休斯顿、北方的波士顿,她在地球上跨越大洲大洋地迁徙着。而故乡却是童年时在生命长河中沉下的锚,无论去往哪里,她依然会循着这个锚不断索引、打捞。

最近四年,张惠雯保持着一年一本书的出版频率。小说集《蓝色故事》的创作背景包含了中国、新加坡和美国。短篇小说集《飞鸟和池鱼》是还乡的故事,另一本短篇小说集《在北方》则聚焦移民生活——讨论特朗普的总统竞选和中产夫妻的AA制消费生活。2024年出版的中篇小说集《美人》又回到了1990年代至2000年初的中国县城——她出生长大的河南县城。

书中的美人都有现实中的人物原型,最吸引张惠雯的就是她们的命运与时代的变化、地方的发展紧密相连。在那个年代,美丽并没有给她们带来好运,反而带来了更多的诱惑和波折,但她们始终有股不服输的韧劲。

小说中,何丽家庭贫穷,父亲长期卧病,哥哥被判刑,她长期生活在人们的窥探中,但无论如何受挫也没有放弃进取和工作;丽娜敢于“性感”,跟“外乡人”恋爱,挑衅陈旧的道德观和封闭的人际网络,在两次恋爱受挫后保持单身,没有从俗地随便找人嫁;红霞则抛弃公家饭碗,南下闯荡,生意失败后,沦落到在夜场当领班,却在帮过她一把的情人身患绝症时,拿出全部积蓄相助。

“我生长于1980年代,那是整个国家刚从禁锢中解放、苏醒过来的年代。一个小地方同样能感觉到这种时代氛围的变化。禁锢时代里,爱美甚至是道德败坏的表现,到了开放年代,人们好像猛然睁开了眼睛。就是那个时候,我们县城里出现了几个家喻户晓的美人。”张惠雯观察到,到2000年以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