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是人生的常态|初中组三等奖
第四届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
奖项:初中组三等奖
作者: 洪昀泽
学校: 大连嘉汇第三中学
指导老师:何明
风轻轻撩开雾气,生怕惊动了雾气里沉睡的小城,它静谧安逸地躺在青山绿水中,这便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这里发生的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让我深感遗憾。
豪门望族中的两个年轻男子:天保和摊送,他们都喜欢上了一个女孩翠翠。故事的结局,天保因没有得到翠翠的回应而离家出走,途中不幸遇难;摊送也因家族恩怨离开此地;翠翠默默地守着渡船,等待摊送的归来。这个结局怎么不叫人遗憾呢?那个在月光下唱歌,让翠翠因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究竟有没有回来呢?作者沈从文没有给出答复。作为读者的我则是满怀期待这样天真善良的女孩能有一个好的结局。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沉浮跌宕,若能从沉浮跌宕中平静下来,然后回味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心便坦坦荡荡,人也会活得洒脱超俗,这样也不至于到最后手足无措,留下遗憾。或许这便是沈老要在《边城》中告诉世人的最朴素的道理吧!
人生处处有遗憾,那是人们遗留在心里的久久不能消逝的一个疮疤,很难抹掉或消失。那么,我们又应如何对待遗憾呢?智者们也曾用亲身经历给出答案:与其抱怨,不如乐观、智慧、勇敢地去面对!
犹记当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在御史台大狱中几度产生过轻生的念头。此案之后,苏轼夜游赤壁,借大自然的美景来寻求内心中超脱现实的理想追求从而写下《赤壁赋》。苦难会让庸人沉沦,但对乐观的苏轼而言,却是愈挫愈奋。被贬黄州的他,生活艰难,精神苦闷,但他却仍然用自己的笔书写美妙的人生。若不是因为他的乐观,又何来那一首首豪迈豁达的诗词呢?
蒲松龄曾说:“耗精神与号呼,掷光阴与醉梦,殊可惜也!”一位一生都在遭受科举失败的人,却在失意的人生中产生了大量的哲理思考,找出了精神解脱的途径:以超然的态度面对现实,以豁达的胸怀感受人生,以平常的心态拥抱自然。他留给世人的便是那“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聊斋志异》。面对科考的遗憾,他并没有止步不前,反之,他明白既然科举之路行不通,便转身投入到写作之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终他在写作之路上有所成就。正是因为他的冷静与智慧地面对遗憾,才得以成功。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在母亲去世之前对母亲极不耐烦。母亲的离开,令他非常遗憾、痛苦,这成了他一生的心结。然而在这种疾病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下,他并没有长时间沉浸在悲伤中,而是迅速振作起来,面对这个残缺的世界,最终创作出佳作——《我与地坛》。
回顾历史,这些名人的经历让我明白,与其患得患失,被各种遗憾掩埋,不如凭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去勇敢地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
人生这条路很长,未来如星辰大海般璀璨,不必踌躇于《边城》中的淡淡忧伤。那些所谓的遗憾,可能也是一种成长必须遇到的坎坷,相信那些曾经受过的伤,终会化作前进的光亮。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