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人格由知识铸就|初中组一等奖
第四届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
奖项:初中组一等奖
作者:李云乔
学校: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海读书院
指导老师:付鹏
“为什么要学习?”这是一个历时弥久的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曾自问。是为了生计吗?还是为了面子?然而,为何又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谚语流传至今?我们常常只看到那些表面的益处——考上一所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赚取越来越多的金钱,在亲朋好友中显得光鲜亮丽。这似乎是现在大多数学生心中学习的目的。但是,如果我们抛开这些表面的浮华,学习,究竟又是为了什么?塔拉·韦斯特弗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答案。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从束缚中解脱,破茧成蝶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塔拉本人,从小生活在一个极端虔诚的摩尔门教家庭中——她的父亲对宗教有着近乎狂热的信仰,他坚信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因此每天督促家人制作罐头以备不时之需。他认为政府是邪恶的,控制着医院,因此即使在妻子分娩时,他也拒绝送她去医院,也不为新生儿办理出生证明。他不允许孩子们去学校,因为在他看来,学校是政府用来蛊惑孩子们的地方。塔拉从小就在家中跟随母亲学习识字和算术,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对她来说,世界不过是那座小小的山头。她从小就被灌输着:外面的世界是邪恶的,上帝终将惩罚所有人。她的童年是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的,那里没有朗朗的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父亲不允许她和她的兄弟们拥有自己的声音,自由意志在他眼中就是恶魔。这样一个愚昧的家庭,就像一个茧一样,蒙蔽了她的视野。她被哥哥肖恩霸凌,头被按进马桶里。但在这个茧里,她发现了一丝裂缝——学习。在哥哥泰勒和母亲的鼓励下,塔拉考上了大学,她冲破了茧,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成为一只自由飞翔的蝴蝶。
这似乎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励志故事,但深入探究塔拉的成长经历,我们会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在从小就被灌输着父亲愚昧思想的情况下,塔拉觉醒的意志,究竟从何而来?答案只有一个——因受教育而懂得自由。本书的英文书名“Educated”直译为“受过教育的”。在塔拉的生命中,正是学习,正是教育,将她从愚昧的茧中解救出来。
我的一位老师曾经说过:“人为什么要读书?是因为如果不读书,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由身边的人塑造的。”在无法行万里路的情况下,唯有读书学习能让我们开阔视野,对世界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盲目地跟随他人的步伐。更进一步地说,唯有读书学习能让我们拥有自己的意志,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他人的附庸。因此,知识越广泛,读书越多的人,他们的人格就越丰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就越强。他们会审视当下的状况,评判周围人的思想,对外面的世界产生好奇,寻找进步的方法。塔拉就是通过学习,有了自己的意志,认识到父亲思想的弊病,她才毅然决然地、勇敢地向前迈步,走出了那座充满垃圾与起重机轰鸣的大山。她通过学习,从一个父亲的女儿,一个“山”里上不了学的孩子,变成了塔拉·韦斯特弗。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那些饱受苦难的国家中,最先觉醒的往往是知识分子。秋瑾、谭嗣同、周树人、李大钊、周恩来……那个时代的人民被地主阶级压迫,但他们已经习惯了,因为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社会一直都是如此。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受过教育,被社会一点一点榨成一具具行尸走肉,一具具被操控的空壳,作为一具傀儡在世上白白走一遭。老舍的《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是社会的弊病。但那些知识青年,他们接受过教育,他们通过读书有了自己的意志与灵魂,他们知道一个国家的主体是人民,所以要以人为本。他们知道女性应该不被束缚,不应该被裹脚。所以他们有了戊戌变法,“五四运动”……有了我们如今的岁月静好。
独立的灵魂是由知识铸就的。学习,其本质不是为了追求那些名利,而是为了让人拥有作为“人”应有的独立的人格,不在这世间白白走一遭。所以,当你在深夜的台灯下为作业所困,迷茫于学习的意义时,想想塔拉吧,想想自己是要作为一具傀儡,虚度这漫长的一生;还是作为你自己,去闯荡这精彩的世界?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