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陷紫禁城:一场秋雨导致的交通瘫痪
北京正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堵城”。
交通突然跃而成为这个罹患多种“大城市病”的庞大身躯的头号难题。这个现代化城市是如此弱不禁风,以至于一场大雨或小雪的袭击就足以使它崩溃。是车太多了吗?是路太少了吗?是交通管理滞后?还是城市规划出了错误?北京的交通正面对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京B-85007在10月10日下午5时20分停在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西桥北侧50米处,在它的前后是看不到尽头的阻塞车龙和连绵不断的秋雨。在庆祝建城850周年这一年,北京堵塞了,一条条通衢大道上竟然寸步难行。
在前方15米处有个快慢车道的连通口,从自行车道上挤过来的一辆丰田汽车把车头摆进来一点点,准备插进车龙。在它后面,想加塞儿的汽车排成一列。5分钟后,京B-85007仍在原点。“车太多了。”司机崔钢林说。
202万辆汽车使得北京这个XXXL号的城市极其拥挤,但车辆过多并不是它惟一的问题。
趴在宽阔马路上的北京
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最怀念这些记忆。但这些闲情逸致对于今日北京人来说是非常奢侈的,如果崔钢林在交通高峰期到这些地点去,那么他花费的时间将分别为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去任何地方都需要两个小时。
秋雨从下午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来,适逢周末,车流本应大幅减少。但是次日北京电视台的新闻报道说,北京当天傍晚主要交通干道二环、三环、长安街、平安大街全都堵了个水泄不通。
堵车时刻如此之多,以至每个北京人都已对那种车龙蔓延、金属闪光的烦躁情景熟视无睹。但是此时,比烦躁更多的是愁苦。崔钢林反复擦着前窗玻璃。从侧面车窗看出去,别的汽车里的人们也是百无聊赖,徒然浪费着生命。秋雨从他们脸侧的玻璃上淌下去,速度大约每秒钟半米。车龙的速度则是零。5分钟零公里。10分钟零公里。
10年来,随着这个超级城市被建造得日益巨大、壮丽,交通拥塞似乎已成为其不可摆脱的一种属性,渐渐地强化了人们的忍受能力。但进入2003年以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堵车的情况迅速加剧;而夏末以来,加速的速度也升高了。很多人都感到某个临界点已经来到,它意味着心理承受的极限。
“每天堵车至少5个小时,着急时真想把车给砸了。”金建出租车公司的司机崔钢林说。他隔天开车,每次连续开24小时,对堵车的感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赵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