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平 | 辜鸿铭与香港

1883年英国探险家科洪出版旅行记《横穿克里赛》一书,故意隐瞒对辜鸿铭施暴的情节,单方面指责他爽约退出探险队,使辜氏在西人圈子难于立足。程巍研究员指出,受到科洪的侮辱后,辜鸿铭才变成激进的民族主义者。

责任编辑:刘小磊

辜鸿铭(左)与前香港探长王昆士。

辜鸿铭(左)与前香港探长王昆士。

香港是辜鸿铭1881-1884年的主要落脚点,之后数年他经常赴港公干。正是从福建到香港的轮船上,辜鸿铭得到张之洞亲信杨玉书赏识,得以进入张氏幕府。经爱丁堡大学校友骆任廷介绍,1882年他在香港参加英国人科洪(Archibald Ross Colquhoun)组织的探险队,在百色受辱,中途退出,彻底转变为激进民族主义者。骆任廷后升任香港总登记官、辅政司、威海卫行政长官,与辜鸿铭保持了长期友谊。

云南缅甸探险队

程巍研究员《辜鸿铭的受辱:民族主义与创伤记忆》一文揭示,辜鸿铭从英国殖民地(槟城)子民转变为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并非源自1881年与马建忠会面(此事纯属虚构),而是起于1882年参加科洪组织的探险队的经历。

据程巍的研究,1879年上半年辜鸿铭返回南洋,随后供职于新加坡辅政司公事房,1882年初在香港参加科洪组织的云南、缅甸探险队。就在这一年,他的胞兄辜鸿德(Kaw Hong Take)结束了福州的业务,移师香港经商,购买轮船一艘,经营香港、厦门、马尼拉之间的贸易。辜鸿德从此定居香港,并被选为陪审员。香港、福州是这一阶段辜鸿铭的两个主要落脚点。辜鸿铭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作品,1879年刊登于香港《孖剌西报》。

科洪为英印政府工程官员,组织此次探险是为了探索从英占下缅甸到达云南的商路,急需寻找高水平的中英翻译。1881年底,辜鸿铭经爱丁堡大学校友骆任廷(Lockhart)介绍,答应出任此次探险的首席翻译。次年2月,探险队从广州出发,沿西江逆流而上,在广西百色停留几天之后,辜鸿铭退出了探险队。程巍在领队科洪后来出版的书籍发现,在广西百色与当地官员会面时,辜鸿铭只顾用汉语与人聊天,把科洪冷落一旁,科洪怒将一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


宁静致远
回复

宁静致远

01-26

辜鸿铭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他的言行有点古怪!

dame
回复

dame

2024-11-13

这本书我看过,当年就疑惑为什么突然辜态度转变之快

dame
回复

dame

2024-11-13

乌石山教案: 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了维护国家主权,福州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道光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福州爆发了反对英国人强占乌石山积翠寺的斗争,愤怒的百姓捣毁不法英商的洋行,并狠狠打击鸦片贩子。光绪二年(1876年),乌石山弥陀寺被英国传教士以长期租赁的形式强占。翌年,洋教士藉势欺侮福州市民,激起民愤,全城奋起反抗。在人证、物证俱在的压力下,英方被迫将弥陀寺、积翠寺等地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