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敏:深耕中国市场,宝洁见证万亿市场的成长与机遇

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盛大开幕。宝洁公司以“以创新致未来,以初心致消费者”为主题,连续第六年参展。今年,宝洁携十大品类、20多个品牌的近百款创新展品亮相,同时首次设立“智能探索 科技进阶”智能仪器体验区,并继续展示可持续发展成果。
    宝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许敏高度重视进博会这一平台。她表示,进博会不仅为企业带来开放红利,更搭建了与国际合作伙伴深度交流的平台,让企业更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推动创新达到新高度。许敏表示:“在本届进博会中,我感受到了消费市场的活力和新机遇,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展现出的对美、健康和高品质生活的更高追求,意味着宝洁所在品类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也意味着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和战略定力。”

宝洁致力于追求创新质量的提升

进入中国36年来,宝洁始终与行业共同进步,先后引进和推出20多个品牌。过去两年,宝洁全面推进“引领品类增长”的战略革新。“我们相信,只有品类发展了,把蛋糕越做越大,品类中的每一个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可持续发展。”许敏强调。

为此,宝洁不断夯实五大核心优势:产品、包装、品牌沟通、零售体验、客户和消费者价值,并作为当前战略布局的重点。这一战略升级推动了宝洁的新品推出,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宝洁服务全中国近90%的家庭,深耕用户洞察。从入户调查到大数据分析,宝洁始终以消费者为中心,这是品牌营销创新、价值创造的原动力和出发点。许敏表示:“创新是宝洁的第一增长引擎。在中国市场,我们不仅追求创新速度,更追求创新质量。我们深入挖掘中国消费者需求,同时提供功能价值和情绪价值。”

本届进博会,宝洁带来多款创新产品,如潘婷PRO-V维他命晶莹露、SK-II全新LXP匠心系列和OLAY淡纹黑管精华等等。同时,在“智能探索 科技进阶”智能仪器体验区,宝洁还展出了自适应机器人、海飞丝头皮检测仪、SK-II肌肤光透镜、OLAY HAPSENSE肤感测试仪(OLAY Watch)、帮宝适智能质量检测设备等智能仪器,通过AI等技术助力从消费者测试、产品设计生产到质量检控的每一个环节。

许敏说:“宝洁始终保持谦卑,向中国消费者学习,并通过洞察和了解消费诉求,转化为更好的产品和创新,希望消费者和行业能看到这背后的技术研发和革新。”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宝洁长期坚守的使命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宝洁长期坚守的使命。自1956年发布第一份环境安全报告以来,宝洁就踏上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征程。许敏介绍,宝洁正致力于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并计划在2040年达到生产和销售端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深植于宝洁的每个业务环节,从研发到品牌建设,再到销售和整个供应链,宝洁都致力于通过优质的产品和上下游协作,将这一理念传递给消费者和整个行业。
    具体来看,宝洁在减少自身运营和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宝洁在中国有7家工厂已全部使用绿电,并实施了严格的废物管理和回收计划。
    此外,宝洁还通过产品创新帮助消费者减少日常生活中对环境的影响。例如,海飞丝“简”系列洗发水采用精简配方、轻量瓶身和可回收包装材料,既保证了产品功效,又降低了环境影响。
    同时,宝洁积极推动行业协同创新,与合作伙伴和客户相互赋能,推广电商包装和物流系统性的减排。空气胶囊、记忆蜂窝等绿色包装创新案例正是这一努力的成果。

持续深耕,中国是宝洁的第二大市场

历经多年的持续深耕,中国已经成为宝洁的第二大市场。许敏表示,宝洁见证并受益于中国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多年来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与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宝洁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并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深耕,致力于扩大行业规模。
    当前,宝洁所在品类的市场规模已达7000亿,且市场远未饱和,仍有巨大挖掘空间。许敏说:“我们坚信,通过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未来5-10年内,宝洁所处的行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同时,宝洁正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强化本土供应链、本土化招聘等,以实际行动兑现对中国市场的承诺。

今年,宝洁升级和扩建了北京研发中心。作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研发中心,宝洁北京研发中心不仅为中国消费者进行产品研发,还新增了多品类的“消费者洞察中心”和头发护理、身体护理、皮肤护理三个品类的创新实验室,进一步实现全球互联,引进先进技术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
    如今,宝洁在中国的原材料本地采购率超过90%,通过建立本地供应链,和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成长。此外,宝洁还助力中国供应商拓展海外市场,每年通过宝洁直接出口规模超百亿。
    在人才培养方面,宝洁坚持本土化策略,近万名中国员工中,本土员工占比高达98%,且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才被输送到全球重要管理岗位上。许敏相信,本土员工能更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而对中国团队的投入和培养也是宝洁对中国市场信心的有力体现。

(本文转自新华网2024年11月10日内容)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