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杨晓光:中国已成为蔡司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2022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其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力争实现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不断提高,高度近视导致的视觉损伤人数逐步减少。
中国对全民眼健康的关注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自那时起,一系列防盲治盲和眼健康相关的规划和政策陆续出台,我国眼健康管理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在不断更新中发展。
1995年,作为历史悠久的全球光学和光电行业领航者,蔡司光学(以下简称“蔡司”)在广州建立第一家公司,自此扎根中国,助力健康中国。这些年来,蔡司持续关注大众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管理,尤其聚焦“一老一少”群体的眼健康问题与科普。
“对于青少年近视管理,可能会存在误区。例如,担心孩子近视度数增长快,越戴眼镜视力问题越严重。我们希望通过科普,加强大家对爱眼护眼常识的科学认知。”蔡司中国区总裁杨晓光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
2004年入职蔡司以来,杨晓光曾担任生产经理、供应链经理、工厂厂长等重要职务,在多个领域钻研打磨,见证了蔡司如何从最初的单一工厂,逐渐成长为集智能制造、高端个性化定制、产业科技创新、全球检验中心及中国标准测试中心等多位一体的健康视光产业生态圈。“精准、创新和社会责任感是蔡司的基因。”杨晓光在采访中多次提道。
2021年起,中国已成为蔡司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最具创新活力、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蔡司的创新基因从何而来?在融入中国市场中,做了哪些创新的尝试?而为响应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又有哪些设想?
以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
南方周末:蔡司曾六次参加进博会,本次的主题与特点是什么?聚焦于哪些产品,如何体现科技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
杨晓光:蔡司今年的主题是“以新提质,共创未来”,这也响应了我们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
蔡司发展一百多年来,“精准、创新和社会责任感”是我们的DNA。
我们非常重视创新,聚焦于“一老一少”两大群体。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到来,人们对渐进镜片的需求日渐明显。我们的渐进镜片是针对既近视、又老花的群体,一副眼镜就可以满足看远与看近的需求。希望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与本地市场结合,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我们还有针对青少年的蔡司小乐圆镜片,采用全新C.A.R.E.专利技术,能有效帮助孩子们延缓近视进展。
在数字化创新方面,我们也致力于打造眼健康生态管理平台,向公众普及眼健康知识。这次进博会上,我们把高质量的体验和服务整合在一起,为大家全面呈现蔡司的验配设备、镜片产品等等。
新业务方面,我们结合消费者近视管理的需求,推出了OK镜业务。同时,也实现了从单一镜片业务向镜架产品的拓展,提供了整镜服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Consumer Eye Care服务,包括蔡司护理套装、蒸汽眼罩等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全面且专业的眼部护理方案。
南方周末:蔡司小乐圆镜片是蔡司的招牌产品之一,也是蔡司结合国内本土技术力量研发的一项近视管理产品,它的研发过程是怎么样的?功能与用户反馈又是怎么样的?
杨晓光: 蔡司一直致力于产品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以满足市场需求。早在2016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医生团队受到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控制效果的启发,创造了C.A.R.E.专利技术。我们获得了C.A.R.E.的独家使用授权,再结合我们的工艺和技术进一步开发,于2022年正式推出蔡司小乐圆镜片。随后迅速在温州医科大学、中山眼科、天津眼科等专科医院进行多点临床测试。临床数据反馈,能有效延缓近视发展,延缓眼轴增长有效率可达71%。这也受户外活动时间、使用电子屏幕时间等个人习惯的影响,近视管理需要全方位的呵护。
面向大众的科普与创新
南方周末:蔡司一直在做面向大众的科普工作,比如今年六月联合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与广州图书馆共同发起的爱眼主题活动,又或是今年八月举办的第二届蔡司科技特展。在这些活动中,蔡司一般会着力于哪些眼部健康知识的科普?
杨晓光:对于青少年来说,近视防控不仅是选好产品,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及采取科学的辅助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通过科普宣传、线下教育活动和线上平台等多种渠道,积极向家长们传递眼健康防护的重要性。比如说,强调在教室里应使用合适的照明条件进行阅读和书写作业。
同时,蔡司携手众多合作伙伴,为乡村学生进行视力筛查。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乡村儿童不知道自己近视,家长也缺乏预防意识。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筛查与科普提高大家对眼健康的重视程度。
面向“近视又老花”的新中年群体推广渐进式镜片,帮助他们认识到这款镜片能够集看远与看近功能于一体,实现一副眼镜满足多种视觉需求的便捷体验。目前,这项技术在中国市场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希望提升大家的认知与接受度。
在科普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误区。部分家长在孩子初现近视时,担心戴眼镜会加剧近视程度。事实上,选择合适的方案有助于减缓近视进展。同样,如果不重视老花眼问题,可能加速眼睛疲劳与老花速度。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科普教育,传递正确的眼健康管理理念。
南方周末:国家卫健委在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中明确指出,“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全生命期”。蔡司其实也提出要关注“一老一少”的眼健康问题,这一概念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基于怎样的考虑?
杨晓光:蔡司很早就表达出,要致力于成为功能镜片领航者的愿景。正如,衣服鞋子有不同的功能和使用场景,镜片也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痛点和使用场景进行设计,而不只是局限于传统的近视镜与老花镜类别。
对于青少年,家长担心孩子近视度数增长快,高度近视易诱发眼病,所以我们推出青少年的近视管理产品;对于新中年群体,我们推出数码型镜片,用渐进镜片的原理,适应数码时代自由切换看远看近的场景需求;驾驶型镜片可以过滤夜间行车刺眼的眩光,确保驾驶者保持清晰的视野,提高驾驶安全性等等。
这些都是随着对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和技术发展的不断推进而逐渐形成。
扎根中国,融入中国
南方周末:1995年,蔡司在广州建立第一家公司,从此聚焦于中国眼健康产业生态下的本土创新机会。为什么选址广州?
杨晓光:我们在广州的深耕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与政策的扶持。在城市中选址建厂,要确保高效的地理区位优势,并且能实现快速交付,这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与便利。后来,我们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先后设立了六个法人主体。广州所提供的优良营商环境,为我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的投资重心也坚定不移地放在了广州。
南方周末:蔡司发展至今,是如何从最初的一个工厂逐渐成长为集智能制造、高端个性化定制、产业科技创新、全球检验中心及中国标准测试中心等多位一体的健康视光产业生态圈?它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杨晓光:它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市场的日益成熟与规范化,我们积极参与到其中,是见证者,也是推动者。
蔡司的成功,首先离不开清晰的全球战略和对机遇的把握,中国不仅是蔡司的制造基地,也是重要的消费市场;其次,是蔡司总部对中国区的充分信任,本地化的人才管理与运营,确保了决策的高效执行。
在制造方面,我们一直走在行业前沿。从20年前的精益生产实践,到后续积极探索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应用,在紧跟时代趋势的同时,我们不断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竞争力。在全球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大背景下,蔡司选择坚定扎根广州,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无论是制造研发,还是运营管理,中国的人才资源都极具优势。我们更加接地气,更贴近消费者,以满足广大中国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这些因素都保证了我们在竞争激烈的当下,持续稳定发展。
南方周末:2021年起,中国已成为蔡司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最具创新活力、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融入中国市场的这些年,除了产品创新,你带领团队做了哪些创新尝试?
杨晓光:我们很重要的创新之一是蔡司精英学苑的建立。蔡司精英学苑成立于十年前,最早是以培训班的形式运营。我们邀请客户参观工厂,展示精益生产的成果,同时吸引到了如北京同仁医院等客户的咨询和培训需求。应经销商的需求,我们又开设了营销技能提升班。后来,受德国视光学校启发,结合行业验光师认证取消的背景,我们与中山眼科、北京同仁医院合作开设了视光专业认证班。我们也与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联合推出了卓越服务,与国内多家眼科医院共建培训学校,为行业提供专业培训。
蔡司精英学苑的成功建立,整合了行业内外的优质资源,有效助力提升客户核心竞争力。这个项目还荣获了蔡司集团的全球创新大奖。
南方周末:未来蔡司的发展规划是什么?助力眼视光行业可持续发展,倡导社会建立终身制的健康管理,蔡司能做什么?
杨晓光:可持续发展是蔡司的重要战略。我们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要素,制定了贴合中国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通过发布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呈现进展成效。
举例来说,在产品制造层面,蔡司将持续致力于推动和引领智能制造,扩大高端个性化定制业务。面向公众,通过数字化助力消费体验升级,给消费者带来更清晰、舒适的优质服务体验;同时,深化与国内顶尖眼科医院合作,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通过标准化工作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此外,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完善可持续的供应链运营,包括材料与产品的绿色循环,计划在2030年实现零碳排放的战略目标。
未来,我们还会加大对蔡司精英学苑的教育投入,希望持续提升行业的服务与运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