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研究生招生已经开始。保研比例的逐年升高,让保研越来越成为学生与导师和学校之间的一场博弈。而在考研初试环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从自命题改为全国统一命题试卷,或将对百万考生的前途产生影响。
自1978年中国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46年间,研究生规模与招生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观察这些变化与变革,最终都须回到研究生制度的出发点——学生为什么读研,学校和国家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我们记录下这些,呈现研究生招生工作这一系统性工程的复杂性,希望启发置身事内的人们更清晰地思考,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自1978年中国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46年间,研究生规模与招生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观察这些变化与变革,最终都须回到研究生制度的出发点——学生为什么读研,学校和国家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我们记录下这些,呈现研究生招生工作这一系统性工程的复杂性,希望启发置身事内的人们更清晰地思考,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查看全部
目录
从自命题到统考,考研大变局
中游高校用统考卷的比较多,一头一尾的学校自命题居多。好的学校目的是选拔人才,自命题难度很高。而尾部高校采用自命题是为了招揽生源。 研究生本应是选拔性考试,更加开放的题目和多元综合的考评方式,才能选拔出理想的生源。但初试用同一张卷子,更多考的是应试能力,“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还要像准备高考那样去卷,使得大学高中化”。师生“互鸽”,保研新趋向
被爽约的老师不只周霖。据他所知,学院2024年的推免招生中,履约人数仅有发出offer数量的1/3。 为避免被学校或老师放鸽子,学生肯定要有plan B。“老师比学生更有话语权和选择权,如果有条件更优秀的学生,他把我拒了,我不就没书读了?”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在即:“考研辅导”不能取代本科教育丨快评
为了在招生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避免因为招不够学生而关门,有些高校把研究生录取率高当成了吸引学生的“亮点”:你高考时成绩不佳,无法考取更好的学校,那来我们这里,我们可以让你本科毕业后考上名校的研究生。 要提高学生就业率,从根本上应该适应市场的需要来设置专业,按照市场需要进行人才培养。研究生招生人数六年翻番,内在动力是什么?丨快评
在扩招过程中,不仅仅是宿舍跟不上扩招的速度与规模,恐怕不少高校师资力量与其他软硬件条件也远远跟不上。对诸多高校来说,恐怕教师人数很难6年翻番,在职教师的工作量会大大上升;恐怕实验室之类的研究设施很难6年翻番,所以扩招更多体现在那些不需要或很少需要研究设施的“轻资产”专业,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进而导致相关专业硕士文凭贬值。考研为啥越来越卷:一位社会学教师对研究生考场的“田野记录”
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各类各式研究生举目皆是,竞争空前激烈,所以,当下的大学生及年轻人特别不容易。考公考研人数一升一降:替代还是互补,如何读懂两者间的关系?丨快评
理解了体制内与自由竞争行业招人逻辑与心态的不同,学子们就可以决定到底需不需要读研,是本科就考公争取上岸还是读研让自己有更大的选择面。这些都是事实判断,而非价值判断。考研人数八年来首降:高校招生计划扩张时代正在走向尾声丨快评
学生、用人单位与高校三者的任何一方,都无法独力解答“读研值不值”这个问题。在就业市场需求不振的局面下,用人单位与考生都已经开始用行动回答这个问题:企业这边是减少校招规模,考生这边则是报考人数下降。值得追问的是,高校这边又将如何回应?报名数增幅近八年最低,每六人考研一人“上岸”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小幅攀升,总报名人数为474万人,较上年增长17万人,增长率达3.7%。 全国平均每年考研弃考率保持在10%—15%,2022 年广东省弃考率更是将近20%。虽然历年考研人数看似不断上升,但实际掺杂了些许“水分”,形成了“虚假考研热”的现象。 窄口径的“反向考研”,是指双一流高校大学生优先瞄准非双一流院校并且成功“上岸”的情况,重在强调策略;宽口径的“反向考研”则以结果为衡量标尺,只要考研录取的学校不如本科就读院校就被纳入。考研国家线大涨,体制内单位应带头向学历通胀说不丨快评
(本文首发于2022年3月17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