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鹏:瞭望宇宙的眼睛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生中,你我总会有一些时刻,憧憬着能够打败生活的曲折坎坷,创造非凡。

见非凡品牌计划,希望与众多领域的“非凡大师”们相遇,从一张张面孔、一个个故事里,看见非凡,听见非凡,遇见非凡。本次,南方周末对话姜鹏,讲述他探索光年之外的背后故事。

责任编辑:李屾淼 阮白卿

“古希腊人相信,眼睛在视觉方面扮演着双重的角色。他们认为,从双眼中可以放射出一道苍白的光线,与世间万物接触后再返回瞳孔,所见事物就像是旅行者归来所携带的礼物。”美国科学家切特·雷莫在《给仰望者的天文朝圣之旅》中写道,“眼睛既是发射器又是接收器。”

坐落在贵州平塘一个喀斯特地貌巨型洼坑中的FAST便是这样一双瞭望宇宙的明眸,追逐着浩瀚宇宙中的点点暗光,连接过去和未来。“FAST”的全称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又被称作“中国天眼”,其落成是中国乃至世界射电天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FAST启用8周年之际,“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作为见非凡系列访谈的嘉宾,与南方周末对话。和我们想象中天文学的浪漫主义有诸多不同,姜鹏更像一个朴素的实干家,身上带着强烈的工科气质。录制时,导演对他说,想拍一个他为大家讲课的场景,于是姜鹏精心挑选出一张课件,向在场所有人娓娓道来,机位切走了也没有停下,这节“科普课”就一直讲了下去。

这是姜鹏一贯的工作原则:仰望星空,但脚踏实地。在国家天文台,众多科学装置不分昼夜地运行着。时间和空间流淌其间,有着不同的尺度,将它们串联在一起的,是一代代巡天者不变的好奇与热忱。

信念:支撑传奇工程

第一次在招聘信息里看到FAST这个项目,姜鹏曾怀疑它到底是不是真的。

其时是2009年,姜鹏刚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博士毕业,摆在他面前的出路,一个是在原本的研究方向继续深造,或者是去高校当老师。就在这时,FAST的招聘信息出现在他眼前。

FAST的构想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在项目规划里,这是一台直径长达500米的巨型射电望远镜,一旦建成,人类将可以探测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空,为天文学和科学界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

然而放眼中国,乃至世界范围,都从未有过这种规模的观测工具。如果把这台巨型望远镜看作眼球,那么下方必须有足够稳固的“视网膜”——索网——来支撑它的重量。索网的不同部位均要能够形成抛物面,需要根据观测目标的位置改变形状,还要有极高的疲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