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都市寻觅“兵驿站”

“我有80多名员工,其中有40名是退役军人。”黄国成的表情中,带着些许自豪。他深知退役军人在退役后找工作和创业的艰辛,因此他希望能够为他们提供帮助。

赵芝芳透露,自“红棉老兵坐岗制”创建以来,站里共接待来访老兵和服务对象约5000人次,帮助200多名有思想“疙瘩”的老兵答疑解惑,转变思想。

发自:深圳、广州

责任编辑:姚忆江

夜幕降临,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的沙头四季大排档,顾客多了起来。蒜蓉烤生蚝、生蚝鸡煲等食物香飘四溢,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家店透着的“兵味”。

店面以松枝绿为主色调,设有军人展览馆,陈列着各种军事武器模型。还有一些退役老兵寄存在这里的立功奖章,“党支部”几个大字十分醒目,“暖蜂驿站”也随之映入眼帘。

创始人黄国成本可以当“包租公”,却坚持自己摆地摊、开大排档,还帮助战友们就业创业,并经常披上“红马甲”参与志愿服务。

而在广州海珠区,赵芝芳站长和她的“坐岗老兵”们,也在用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为退役军人服务站注入了新的活力。“越秀·红棉老兵驿站”则成为了退役军人的“避风港”,军旅生涯超过二十载的退役老兵吴东,是位“书法家”,经常撸起袖子,主动参与志愿队的活动。

这些退役军人的生活,就像是一部部小说,每一页都记录着他们的故事。

受访的老兵们不约而同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军人本色永不褪色”。

不做“包租公”,穿上“红马甲”

在深圳的繁华街角,沙头四季大排档的霓虹灯牌在夜空中闪烁。走进店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军功章,一个个空炮弹壳,及由子弹壳组成的坦克模型……

这些军事收藏品,摆放在进门最显眼的位置。黄国成将这里打造成了一个军人展览馆。他常常站在店门口,望着那些收藏品,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些不仅是老兵们军旅生涯的见证,更是他精神的寄托,每一件都让他回想起当兵的日子。

这些军事收藏品,摆放在进门最显眼的位置。黄国成将这里打造成了一个军人展览馆。(黄国成/供图)

黄国成的军旅生涯始于2004年。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海南省某部服役,由于表现优异,荣获三等功1次、团嘉奖2次、优秀士兵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