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纵览
深度热文
-
判决书写错服刑时间:出狱8个多月后,他再被收监
判决书显示,卫明栓的服刑时间为2020年1月20日起至2024年1月19日止。但实际上,他被刑事拘留的时间是2021年1月20日,准确的服刑时间也应该是2021年1月20日起至2025年1月19日止。 如果当时就发现,检察院可向法院直接提出,法院作出裁定更正即可。“按理,检察机关在审判和在执行中是可以很快发现的。” -
网约车罚款,催生沈阳地下保险江湖
提保时捷那天,陈晓宁租了一辆卡车,车上放着保时捷,绕着沈阳转了一天,还停在租赁公司门口直播。 过去五年,他累积下的经验是,沈阳大约6万网约车,每年大概抓3000台,抓车概率只有5%。 他报复同行只是表面原因,真正目的是开始一场利润更丰厚的游戏。 -
坐拥3亿信众,妈祖是下一个出海“神话”?
“从东南沿海走向世界,妈祖文化在日韩等国都有信众。全世界的妈祖信众都有着一个价值共同体,可谓天下妈祖儿女是一家。” “我们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零和博弈的狭隘国家利益观和排他性的价值体系。”北京大学陈开和教授认为,妈祖文化所蕴含的仁爱和平、共同发展、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在变乱交织的当下世界更显弥足珍贵。 -
最高法何帆谈修订指标体系:不对法院排名,从机制上消除“内卷”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个别二审、再审法院因顾忌本辖区质效数据,片面追求绝对的“低改发率”。这种行为美化了数据,但无疑会损害司法公信。 创设案-件比指标,就是要引导各级法院将重心从“案件结没结”转向“矛盾解没解”。“件”数越多,说明一个“官司”经历的审判执行程序越多、当事人感受越差。 案件情况是复杂的,总有一些不可控的客观原因影响审理进程,追求100%的审限内结案率,就违背了司法规律。 -
以色列空袭伊朗,一场留有余地的报复?
“从现实利益和战略目标来看,以色列都无意与伊朗全面开战。以色列的报复看上去气势汹汹,实际上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对伊朗造成实质性的损失。” “从目前的反应来看,伊朗不愿意扩大事态,而是希望地区局势有所缓和。伊朗暂时应该不会进行明确的报复,双方的暗战还会继续,但明面上的相互袭击会告一段落。”
时事热评
-
清退编外人员只是治标,当消除编制带来的溢价丨快评
如果编制带来了很高的“经济租”,那么就会有学历、条件或资格远远超过做这份工需要的来申请这份工,就会出现众多硕士竞争一个有编的清洁工岗位、名校博士去当有编城管的“咄咄怪事”。很多人替这些高学历人士惋惜,而更大的问题,是这些人以高学历为筹码争夺编制的“经济租”而胜出,纳税人多出了钱并没有导致更多的产出,更应该替纳税人惋惜。 -
67人用软件抢南京博物院门票被抓:实名制为何消灭不了“数字黄牛”?丨快评
从市场的逻辑看,解决的办法是需求剧增时或需求一直高的,应令票面价格高到消除黄牛的程度。不过,门票从免费到收费很可能会遭遇公众和舆论的反对。所以,某些公立博物馆选择了曲线涨价。有些博物馆预约已满,但常常会搞收费特展,买了门票后可以参观整个博物馆。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在全馆预约免费门票之外的一种全馆收费门票,是“计划外”的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