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余锋:东方服务东方,聚焦本土需求

编者按:

开放春风迎远客,商潮涌起共兴邦。外资企业亲身见证并深度融入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一路鹏飞的历程。它们犹如一颗颗富有生命力的种子,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并同我们一起分享了诸多丰硕的成果。在第七届进博会之际,南方周末邀请多位外企高层接受采访,借其视角,探寻外企与中国相互成就的发展密码。

改革开放的40年已经验证了,中国市场早已从一个外资眼中“可以试试”的新兴市场,转变为“不可错过”的核心市场。

近年来,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和工业转型需求的提升,全球碳中和议题下政策减排的需求,中国各行业的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制造业的高端化升级、传统行业的低碳转型和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愈发迫切,为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也为一众像霍尼韦尔这样注重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外资企业孕育了新机。

作为一家全球化的高科技企业,霍尼韦尔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业务已遍及制造业、能源化工、航空交通、建筑等领域,在多个产业链上处于领导地位。

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低碳转型需求,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不断推出多行业的减排目标与绿色产业鼓励政策,提高了各类碳中和产品的市场需求,为霍尼韦尔产业在全球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长期以来,霍尼韦尔一直处于智能制造和可持续技术革新的前沿,并一直思考如何将成功实践复制、应用到多样的领域中。中国尤其成为霍尼韦尔重要的市场。

霍尼韦尔成熟的工艺和解决方案如何助力合作伙伴与客户实现数字化、低碳化转型升级,如何推动中国产业走向低碳数智新未来?近日,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接受了南方周末的采访,分享了作为外资投资中国的策略布局,以及如何以更本土化的方式拥抱中国市场,助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

战略:“东方服务东方”

南方周末:历经百余年的发展,霍尼韦尔如今业务已经遍及科技、能源、交通、制药等多个领域,并且致力于在多个产业链上打造其领先优势。目前集团的核心业务是什么,具体在中国市场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余锋:2024年,霍尼韦尔开启了公司发展新篇章。从今年1月1日起,霍尼韦尔聚焦自动化、未来航空和能源转型三大发展趋势的业务组合调整正式生效,更好助力解决全球范围内艰巨的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挑战。更新后的组织架构包括四个业务集团,分别是航空航天科技集团、智能工业科技集团、智能建筑科技集团、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集团。

秉持“东方服务东方”的发展战略,霍尼韦尔致力于将自动化、未来航空和能源转型三大业务发展趋势和中国客户的发展需求相结合,通过更聚焦、更协同、更前沿的业务布局,加快创新进程,释放可持续活力,推进经济、产业、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南方周末:纵观霍尼韦尔的成长史,一直以来都是以超级技术为核心基底去打造特定产品。目前霍尼韦尔的技术储备是怎样的,有哪些创新技术研发,在哪些领域取得最新的技术成果或杰出成绩?

余锋:霍尼韦尔的技术储备和创新研发紧密围绕公司核心业务。进博会上我们展出了100多项创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我可以从几个方面举例一些最新的技术成果。

如在能源转型上,霍尼韦尔在能源管理、碳捕集和存储、可持续航空燃料、塑料循环利用等领域的技术都处于市场前沿,助力石化、航空、生命科学等众多制造业领域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以航空业能源转型为例,霍尼韦尔推出了一系列可持续航空燃料工艺技术,并在持续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加速其在商业飞行中的实际运用。与石油基燃料相比,采用霍尼韦尔技术生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可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60%到88%的温室气体,同时在飞行中能量密度更高,使飞机飞得更远、耗油更少,助力实现低碳飞行。

在工业自动化方面,霍尼韦尔凭借在控制和自动化技术方面的核心优势,以及软硬一体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产业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实现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比如:应用于船舶、半导体等多个行业的气体探测设备,以高灵敏度和高可靠度,检测危险气体,保障行业安全。

南方周末:追溯霍尼韦尔在华的历史,早在1935年就在上海开设了经销机构;到2003年,更是直接将亚太总部迁至上海。霍尼韦尔是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经济的蓬勃发展。站在外资的角度,中国的营商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余锋:一直以来,霍尼韦尔秉持深耕中国谋求长期发展的理念,贯彻“东方服务东方”的战略,以本土创新推动中国业务增长。目前,霍尼韦尔在中国建立起了覆盖创新、研发、制造、采购、销售、服务的本地化完整价值链,并携手本土合作伙伴积极融入中国经济发展。

近年来,中国持续释放出吸引外资的积极信号,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展现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中国市场的规模、韧性和创新活力等优势为跨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依托。霍尼韦尔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对在中国的持续成长充满信心。

中国在数字经济和低碳发展等领域的前景给霍尼韦尔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公司尤其看好中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推动相关行业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机遇。霍尼韦尔将通过不断开发满足客户能源和环境需求的产品与技术,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技术:创新助力“中国智造”

南方周末:随着中国经济转型需求的提升,中国制造业开始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霍尼韦尔在这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能否用案例说明霍尼韦尔是如何助力合作伙伴实现智造升级的?

余锋: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行至“深水区”,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重视和资金投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霍尼韦尔能为制造业提供一系列先进的数字化、自动化和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我们帮助客户连接系统中所有设备、产品和传感器,助力客户在能源利用、运营管理、生产制造等领域提升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及数智化转型目标。

例如在石化行业,霍尼韦尔助力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打造斯尔邦丙烷脱氢(PDH)智能工厂,从工艺设计、工程建设到生产运行管理全生命周期生产及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并从自动控制到智能运营管理均采用成熟可落地的先进技术,帮助企业达到安全生产、降本增效的目的,通过数据驱动策略的部署为企业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赋能。

南方周末:能源转型也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的热点话题。霍尼韦尔如何看待中国当前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机遇和挑战,霍尼韦尔能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在该领域有哪些解决方案?

余锋:近年来,中国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效等一系列措施,在推动能源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实现了能源结构的优化。但同时,传统化石能源依旧是工业、交通、建筑等众多行业的主要消费原料。目前,我国煤炭消费量仍占据总量的半数以上,全年能源相关碳排放量超过120亿吨。想要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积极创新研发,以科技助力能源转型至关重要。

中国的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市场对包括霍尼韦尔在内的外资企业的吸引力。霍尼韦尔约60%的新产品研发都以改善客户的环保表现和社会效益为出发点。霍尼韦尔在能源转型领域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正在成为公司助推中国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引擎。我们在碳捕集和存储、可持续航空燃料、塑料循环利用等领域的技术都处于市场前沿,助力石化、航空、生命科学等众多行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南方周末:据了解,霍尼韦尔将参与第七届进博会,这是公司第几次参与进博会?过去的参会经验给霍尼韦尔带来了什么?

余锋:进博会作为全球共享合作的国际平台,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政府部门和行业专业观众,能为企业带来多元机会。作为进博会的“全勤生”,我们非常看重进博会这一世界级交流平台。不同于垂直类的行业展会,进博会为霍尼韦尔提供了一个全面展示自身科技成果的舞台。霍尼韦尔是一家服务广泛行业的综合性高科技公司,而进博会为四大业务集团提供了“破圈”的机会,让不同领域的客户、合作伙伴了解到我们全面的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

七赴进博会,进博会早已成为霍尼韦尔最新技术成果的首发地、推动高层级对话的输出地和构筑开放合作生态圈的策源地。过去六年间,霍尼韦尔的展台面积扩大了10倍,从首届的50多平方米到目前的500平方米;共展出了160多项创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很多已经在中国市场实现落地;通过进博会我们持续加深和扩大朋友圈,与合作伙伴达成的战略合作签署已经超过120项。

同时,进博会也让霍尼韦尔完成从展商到投资商的转变。例如,在第四届进博会上,霍尼韦尔成功与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签署“霍尼韦尔过程控制中国运营与研发中心”项目,目前已投入运营,依托霍尼韦尔过程控制领域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创新产品,助力中国客户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南方周末:霍尼韦尔在今年进博会上会推出哪些亮点产品值得大家关注?

余锋:霍尼韦尔在此次进博会上以“创新质 赢未来”为主题,以自动化、未来航空和能源转型为三大主题划分为三大展区,全方位展示公司在航空交通、智慧建筑、能源转型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和应用实践。本届进博会上,霍尼韦尔将展出100余项创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展品数量将刷新霍尼韦尔参展以来的纪录,其中包括多项中国首秀产品。

如在未来航空主题展区,霍尼韦尔以飞行模拟器的形式,在中国首次展示霍尼韦尔开创性的新型地面预警(SURF-A)软件。随着空中交通的发展,机场变得更加拥挤,跑道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随之增长,该软件能够帮助飞行员第一时间识别跑道危险——比如跑道上的入侵飞机,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避免可能发生的致命事故,安装霍尼韦尔的新型地面预警软件后的客机或公务机,其驾驶舱就像添加了时刻保持警惕的“第三双眼睛”。此外,作为飞机不可或缺的增强型近地告警系统(EGPWS)软件升级的一部分,SURF-A能够增强飞行员在滑行、起飞和着陆期间的情景感知能力。

履责:外资在华的ESG探索

南方周末:在人才管理、企业文化上,霍尼韦尔秉持着怎样的理念?

余锋:创新离不开人才,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霍尼韦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工作能力的本土人才队伍。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对人才提出的新挑战,霍尼韦尔制定了完善的人才战略,且通过数字化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服务效率,为员工提供准确、高效和人性化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以更好地挖掘、培养和发展高潜力复合型人才。

企业文化方面,霍尼韦尔致力于打造一个包容、多元并充满尊重的工作环境。我们鼓励员工开诚布公地沟通交流观点,为企业带来多元化思维。在女性职场发展方面,我们通过开办高潜女性员工领导力课程、女性职场发展主题论坛等项目,培养女性管理人才,促进女性员工的交流、认同和沟通。除了关注公司内部女性的发展,霍尼韦尔还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合力打造女性职场赋能项目。

我很高兴,霍尼韦尔凭借过去一年中在人才策略、工作环境、人才招聘、职业发展、多元与包容性等多个维度的卓越表现,在今年年初再次获得杰出雇主调研机构授予的“中国杰出雇主”认证,并荣登榜单前20强。这一荣誉再次彰显了霍尼韦尔在构建人才策略、践行创新人才培养、打造多元包容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杰出成果。

南方周末:你认为,外资企业在社会责任等公共领域,可以做出哪些行动和贡献?

余锋:在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尤其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上的综合表现,日渐成为衡量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霍尼韦尔坚信,积极践行ESG理念、推进可持续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通往未来的必由之路,也是兼顾绿色发展和长期增长的一把“金钥匙”。目前,霍尼韦尔约60%的新产品研发都以改善客户的环保表现和社会效益为出发点。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践行者和赋能者,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霍尼韦尔全方位的设施、运营以及产品之中。早在2021年4月,霍尼韦尔就承诺将于2035年前实现所有业务运营和设施的碳中和目标。霍尼韦尔正在采取一揽子举措,包括加大节能项目的投资、采用可再生能源、完成业务设施与公司用车的资产改良项目并利用可靠的碳信用额度等,持续推动实现公司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一贯目标。自2004年起,霍尼韦尔业务运营和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强度已减少90%以上。

在中国,霍尼韦尔也在积极践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霍尼韦尔在中国已经有6家绿色工厂,包括2家国家级、4家省级“绿色工厂”,我们正有序推进多家工厂的“绿色工厂”认证工作。霍尼韦尔期待能够将自身在ESG方面的实践经验、一系列成熟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分享给更多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助力推动中国经济朝着更加低碳、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南方周末:展望未来,霍尼韦尔还会围绕哪些领域进行投资和布局?在中国发展的下一步目标和计划是什么?

余锋:当前,中国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低碳发展等领域的前景给霍尼韦尔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霍尼韦尔致力于将自动化、未来航空和能源转型三大业务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相结合,推进有影响力的本地创新。面向未来,霍尼韦尔将继续通过不断开发满足中国客户需求的产品与技术,进一步夯实在华长期发展的承诺,善用全球经验与本土创新,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助力相关行业实现低碳、高效、安全、健康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