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社会生活史的横切与纵剖 | 周松芳评王一心《南京十年:1927—1937》

生活史必须回到“生活”,所以作者连监狱生活都写了一章,真是曲尽民国社会生活万象。

责任编辑:刘小磊

《南京十年:1927—1937》,王一心著,团结出版社2024。

《南京十年:1927—1937》,王一心著,团结出版社2024。

《南京十年》是一本奇特的书。表面上它似乎是一本由十二个“小人物”——包括洋行职员、科研机构的学者、算命先生、政府秘书、党务工作者、报社记者、社团人士、狱警、小学校长、中医、工程师、邮政员——对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十年间的见闻回忆组成的非虚构作品,但他们并非真实的人物,而是作者为述史方便而虚构出来的,因而又具有虚构的文学特质。那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如何处理?作者在后记里强调“文不害史”,即将文学关在史料的笼子里,并不赋予它打扮历史的权利。笔者阅读此书时,检核了部分相关史料,虽多未以直接引语出之,但确实皆有出处,且理解准确与运用得当,有相当一部分还是第一手史料,实在是十分难得。亦文亦史,文史相彰而不相害,始称境界,本书庶几而得之。

1927至1937这十年,所谓的民国黄金十年。这黄金十年的成色几何?在各个领域的呈现又如何?现有的著述,多是通过一些宏观的经济数据加以说明,固有可信之处,但世易时移,便易泛化为空洞的数据,一般读者难有体会。这也就是近年来微观史、生活史日受青睐的原因之一。这本书在写法上,其实也正可作微观史和生活史看。故作者选择了南京,选择了这十二个“小我”,通过这些底层小人物的视角来呈现这个大时代,显得更真切可信。但如何因小见大,因短时段而见长趋势,正是需要智慧与笔力之处。 

开篇从“八字山”写起。八字山原名“四望山”,1928年4月19日国民政府下令将孙中山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作为社会行为规范,并砌入四望山北坡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