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坂坡到底是谁以少胜多?张飞赵云的英勇反衬刘备面临至暗时刻

按照历史,刘备宁可失败,也不愿意抛下追随自己的百姓,很高尚了,已经算是汉末时代绝无仅有的人性之光了。《三国演义》要给刘备再加一句台词:“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就要投江而死。

这个举动,不是今天的读者才觉得假,是古代评点《三国》的人,一致觉得假。

责任编辑:陈斌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南下,刘琮投降,刘备很晚才得到消息,这时怎么办?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火烧新野,取得了一场大胜,刘备带着几万百姓,退到襄阳城外。诸葛亮劝刘备趁机取了襄阳城,刘备不同意请求见刘琮,刘琮不敢和刘备相见,刘备又说,你让百姓进城,我立刻就走。守城的蔡瑁又不同意。这时有大将魏延,劈开城关,喊刘备快进来,刘备不愿意乘虚而入,还是走了。而襄阳城里又有很多百姓,逃出城来,跟着刘备一起。

按照历史,魏延这里属于乱入,《三国演义》里很多魏延的故事,都是虚构的。

《三国演义》这个写法,诸葛亮主张取襄阳,是体现诸葛亮的智,刘备怕伤到百姓不愿意取,是刘备的仁。

曹操以少胜多把刘备杀得大败

结合前面讲的内容,可以知道,历史不是这么简单的。

没有魏延开城门这个有利因素,刘备仓猝之间,要攻下襄阳很难,而曹操大军已经快速逼近了。要是一时攻不下襄阳城,被内外夹击,那就全军覆没了。

就算攻克了襄阳城,荆州城内,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不愿意抵抗曹操的,荆州本土的大家族和北方流寓荆州的大家族都不想抵抗。这些人你能全部杀光吗?显然不可能。那么他们就都是可能接应曹操,里应外合的。所以襄阳城是守不住的。

这个苦头,刘备在徐州已经吃过一次,那恐怕是刘备生平最恐怖的记忆了,犯不着再体验一次。

所以刘备说了句:“吾不忍也。”没听诸葛亮的,撤走了,途经刘表墓的时候,还哭拜了一把。

刘备这时的表现,既是道德的,也是高明的。我们不能认为道德的行为就必须吃亏,那样的道德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

诸葛亮也不是说天生就什么都算无遗策,他也需要成长的时间。

但接下来,刘备确实因为道德的选择而吃了眼前亏。

先说历史:

很多百姓跟着刘备逃亡,行进到当阳的时候,追随刘备的老百姓已经有十多万人了。毕竟曹操喜欢屠城是出了名的,尤其是荆州有很多北方流民,当年他们从曹操的屠刀下死里逃生,想到曹操要来,就满心恐惧。所以虽然大家也知道刘备打不过曹操,但不跟着刘备,还能去哪里呢?

但这样一来,刘备的行进速度就非常慢。于是刘备派关羽带着部下,坐着几百艘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