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葬礼,悲伤被掩盖在热闹里丨回乡偶书

一位年长的族亲扶起堂侄儿,亲自做示范,教他如何行下跪叩拜大礼。我想晚辈中的90后这一代尚能配合,到了00后,这些传统的习俗规矩大概再无人遵照执行,终归是要烟消云散了。

责任编辑:温翠玲

我匆匆赶回村里,老家灵堂已布置妥当,白幔低垂,小叔的遗照挂在大厅正中。门前搭起大棚,摆了十张桌子,人声鼎沸。

我一一和众亲戚打招呼。熟悉的面孔神色凝重,不似往常笑脸相迎的欢乐情景。

小叔是我在老家送走的第六位长辈。年前,72岁的小叔被发现患胃癌晚期,手术后拖了大半年。至此,父亲兄弟仨都已离开人世。我们闽西客家传统,叔伯婶娘去世,侄儿侄女一样要头戴孝布日夜守灵、出殡送行、做“五七”。

左邻右舍各家族亲不请自到,主事人一一落实分工,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进出忙碌。最要紧的是请人择出殡吉日,有专人负责报丧。过去要上门报丧,现在有手机,只需电话通知,省事多了,但娘舅和姑妈家还是须得亲自上门禀报。

小婶时而痛哭,时而站在一旁平静地看着大家忙碌进出和祭拜。两个堂妹两眼肿胀,仿佛一夜之间苍老好几岁。小叔唯一的儿子——我的小堂弟憔悴疲惫,从小叔患病住院到去世,他承担的压力远比出嫁的堂妹要沉重得多。

小叔定于两日后出殡。我暗自在心里松了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6)


华文所罗正兵
回复

华文所罗正兵

2024-11-06

写的不错

150****6619
回复

150****6619

2024-11-06

大致是类似的流程

,
回复

2024-11-03

操持白事的主家对逝去人的各种情节,通过表事流程去表达。之所以有那么多环节,而且每个环节还有仪式感,回归逝者为大,来转移各自无法转移的情节。丧事之后无论是过t、百日、周年,最终还是对逝者的一种缅怀之情,也只有通过各种仪式逐渐的让悲痛的情感软看陆。

高 波
回复

高 波

2024-11-02

顺其自然吧

小小杨不小了
回复

小小杨不小了

2024-11-02

👌

138****6480
回复

138****6480

2024-11-02

离开的不是自己的挚爱亲人,疼痛没落自己身上,事不关己。

不如意事常八九

2024-11-01

我们那里的葬礼就是叫一帮亲戚朋友过来,亲戚要守灵,帮忙做饭抬饭给来祭奠的人吃,这大部分是女人在做的,男人就是喝酒聊天坐在牌桌上打一整天的麻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来聚会的呢。小时候看着这些人,心里真不是滋味,全程都是欢声笑语的,只有逝者的母亲落了泪。

186****0789
回复

186****0789

2024-11-02

逝者已矣,生者还要继续,他们心底的悲伤和对逝去亲人的锥心思念才真正开始。

189****2891
回复

189****2891

2024-11-01

易风移俗,传承历史。

不如意事常八九
回复

不如意事常八九

2024-11-01

我们那里的葬礼就是叫一帮亲戚朋友过来,亲戚要守灵,帮忙做饭抬饭给来祭奠的人吃,这大部分是女人在做的,男人就是喝酒聊天坐在牌桌上打一整天的麻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来聚会的呢。小时候看着这些人,心里真不是滋味,全程都是欢声笑语的,只有逝者的母亲落了泪。

暂不留名
回复

暂不留名

2024-11-01

闽西客家传统和保定的丧事流程很像啊,难道全国都差不多?

小丽
回复

小丽

2024-11-01

厚养薄葬,安静的悲伤!(七零后同感!)

佳琪妈妈xuyajiao
回复

佳琪妈妈xuyajiao

2024-10-31

热闹掩盖着亲人的悲伤

dongtian
回复

dongtian

2024-10-31

坦然面对就好!

天下归德
回复

天下归德

2024-10-31

葬礼是做给活着的人看的,不隆重的话,会被人挑理儿。

王文东
回复

王文东

2024-10-31

我们老陕人烧七七纸、一年纸、二年纸,过三年,然后才算过完。之后成为一种神灵,再有逝者时,以“请灵”为礼节,做祭拜。

登山小地
回复

登山小地

2024-10-31

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安安静静的送走亲人,静心缅怀。丧事的意义在于通过忙碌和接待,暂时没空伤悲,等到丧事办完,恍然发觉,逝者已逝久矣,忙碌的丧事让哀思恍如隔世,真的已经过去了。至于衍生出来的通过丧事展现家族力量,展现孝道,鉴于现今的社会分工,社会评价依据越来越专业化,乡里乡亲的社会评价价值已经很低,这个意义越来越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