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葬礼,悲伤被掩盖在热闹里丨回乡偶书
一位年长的族亲扶起堂侄儿,亲自做示范,教他如何行下跪叩拜大礼。我想晚辈中的90后这一代尚能配合,到了00后,这些传统的习俗规矩大概再无人遵照执行,终归是要烟消云散了。
责任编辑:温翠玲
我匆匆赶回村里,老家灵堂已布置妥当,白幔低垂,小叔的遗照挂在大厅正中。门前搭起大棚,摆了十张桌子,人声鼎沸。
我一一和众亲戚打招呼。熟悉的面孔神色凝重,不似往常笑脸相迎的欢乐情景。
小叔是我在老家送走的第六位长辈。年前,72岁的小叔被发现患胃癌晚期,手术后拖了大半年。至此,父亲兄弟仨都已离开人世。我们闽西客家传统,叔伯婶娘去世,侄儿侄女一样要头戴孝布日夜守灵、出殡送行、做“五七”。
左邻右舍各家族亲不请自到,主事人一一落实分工,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进出忙碌。最要紧的是请人择出殡吉日,有专人负责报丧。过去要上门报丧,现在有手机,只需电话通知,省事多了,但娘舅和姑妈家还是须得亲自上门禀报。
小婶时而痛哭,时而站在一旁平静地看着大家忙碌进出和祭拜。两个堂妹两眼肿胀,仿佛一夜之间苍老好几岁。小叔唯一的儿子——我的小堂弟憔悴疲惫,从小叔患病住院到去世,他承担的压力远比出嫁的堂妹要沉重得多。
小叔定于两日后出殡。我暗自在心里松了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