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两公司上市,自动驾驶加速超车
自动驾驶的远景光明,商业化前夜却黑暗而漫长。IPO只是开始,企业需要强大的毅力和实力,才能穿过暗夜、迎来黎明。
责任编辑:黄金萍
自动驾驶公司正加速“冲刺”IPO。
10月24日,地平线机器人(09660.HK)登陆港交所,融资54亿港元,开盘价3.99港元,高出发行价近三成,上市首日总市值519亿港元。
隔天(美东时间10月25日),文远知行(WRD.US)在纳斯达克上市,号称“Robotaxi第一股”,发行价15.5美元,当日股价收于16.55美元,市值44亿美元。
2024年以来,除了已经上市的文远知行、地平线机器人以及黑芝麻智能(02533.HK),还有小马智行、Momenta、纵目科技、佑驾创新等至少4家中国智驾企业在排队IPO,业务覆盖Robotaxi、车规级芯片、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
他们为何扎堆上市?在最新的招股书中,地平线机器人和文远知行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商业化”,包括新一代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及商业化、自动驾驶车队的商业化和运营等。
随着百度萝卜快跑拓展疆域、特斯拉Robotaxi发布,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自动驾驶有望步入商业化,IPO无疑可助企业在资本市场抢占先发优势。
另一方面,自动驾驶的商业化离不开持续的研发投入。然而,自动驾驶目前只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试点落地,企业营收普遍无法覆盖成本,甚至连研发投入都远高于实际营收。
成立于2015年的地平线机器人,业务包括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智能驾驶(AD)解决方案,2021-2024年上半年累计收入38.59亿元,同期研发支出则为68.1亿元,累计亏损高达226.18亿元。
与之相似,2017年成立的文远知行,提供Robobus、Robotaxi等产品销售,以及自动驾驶运营、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等服务。2021-2024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实现营收12.18亿元,同期研发费用共计27.77亿元,亏损则为51.37亿元。
企业资金承压的同时,一级市场的融资环境在收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赵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