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从巫术角度,看古代帝王对史书的恐惧

更好的办法是进入公共记忆,通过立德、立功、立言受到公众跨越千年乃至数千年的尊敬,这庞大的愿力可以让逝者的魂力得到极大的补充,成为儒家所称的浩然之气、正气,获得“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的力量。

同理,青史留名,如果是美名,有助于灵魂长存和壮大,如果是恶名,则万民的咒诅会促进灵魂的消亡,让灵魂受苦。这才是古代儒家士大夫不怕死的道德根源,这才是皇帝害怕史书的关键因素。

责任编辑:陈斌

很多人认为“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原因是许多皇帝也怕留下历史骂名。其实,以秦制皇权之专制酷烈、皇帝作为天子之崇高神格,如果仅从理性上着眼,他们完全没有理由害怕史书。史书能制约他们的真正原因,是事关他们死后的灵魂待遇,皇帝再尊贵,也没有信心能管到身后太远。

中外历史早期,君主都是从萨满巫师演变而来。不过,有些地方的萨满巫师因各种缘故失去了军政权力,如两河流域的早期城邦,萨满巫师委托商人组织力量作战,最后具备武力的商人取代萨满巫师成为国王,却又因为巫师的制约无法将自己充分神化,因而形成神、王二分的格局。

而大部分地区则神王一体,即负责宗教祭祀的萨满巫师同时也是负责军事作战的君主,因为军事能力或者说带领部落取胜的能力本身也被视为巫术,能够经常取胜说明部落首领法力强大。

既然“经常取胜”是萨满巫师当首领的合法性来源,那为什么能够取胜、怎样确保经常取胜,就成了萨满巫师维护统治的首要问题。

一开始,巫师通过宗教仪式向天神祈求帮助,他们认为能否取胜全看天神的心情,所以除了尽量虔诚和把祭祀排场搞大之外,没有别的想法。但是经过多少代人几千次几万次的战争实验,原始人还是能总结出若干经验,比如在战前仪式中做了什么、在战斗中做了什么更容易取胜,这些经验被萨满巫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8)


暂不留名
回复

暂不留名

2024-11-06

古人忌惮说错话死后的灵魂,现代人不信鬼,我们全靠自觉吗?

一懒,众衫小
回复

一懒,众衫小

2024-10-26

关于帝王对史书的恐惧的阐述,则深刻揭示了古人对灵魂不朽的追求以及历史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皇帝害怕史书,并非仅仅出于理性的考量,更是因为他们担忧自己死后的灵魂待遇。这种从巫术角度的解读,为我们理解古代帝王的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

日升之屋
回复

日升之屋

2024-10-25

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黑格尔

南周读书郎
回复

南周读书郎

2024-10-25

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很多人特别是官员们都会从历史事件中来参照自己的言行举止,生怕不好的历史悲剧重演。

写作1班 -深秋
回复

写作1班 -深秋

2024-10-24

电影《寻梦环游记》展示了在墨西哥文化中,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去之后,你的灵魂将会消亡,这其实是全球史前宗教的共通观念。中国亦然,古人认为确保自己永存于其他人的记忆之中,灵魂就可以“不朽”。

山水
回复

山水

2024-10-24

文中描述的“三是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造成普遍的自觉记史意识和记事求真的强劲信念。”,是难能可贵的。史书的“记事求真”即是对“执笔者”也是对“执政者”的考验,需要“我将无我”毅力和勇气。

177****3890
回复

177****3890

2024-10-24

更好的办法是进入公共记忆,通过立德、立功、立言受到公众跨越千年乃至数千年的尊敬,这庞大的愿力可以让逝者的魂力得到极大的补充,成为儒家所称的浩然之气、正气,获得“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的力量。

dame
回复

dame

2024-10-24

这个新思考角度还挺有意思🤔️把史书挂钩于巫术的咒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