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的彩礼”登上热搜:爱是心意,不是生意丨快评

男女在走入婚姻之前,商定将来如何建立家庭“公共财政”,哪一方出多大比例,双方如何共同决定大宗支出;如果一方全职在家,给多少家用;如果决定要孩子,需要多少钱,男方出多少钱;把彩礼的来源与归属也纳入未来小家庭财务考虑之中,站在婚姻长久稳定与子嗣利益福祉的高度,双方有商有量。

若有必要,双方父母乃至亲友也可以参与。这样的商量,也可以避免头脑发热或一时冲动,提升双方的家庭责任感。如果有这样的深思熟虑,相信高额彩礼的问题也就消解于无形。

责任编辑:辛省志

彩礼是一个热度很高的话题。近日,“广东人的彩礼”又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有不少广东网友表示:整体而言,广东人的彩礼一般都不高,有的女方家甚至象征性收几千、几百元;客人参加婚宴随礼一般包红包大多为一百、两百元,有的主人家收红包后还回礼,或者折角封还,代表心意已领。网友的反应,以夸赞居多,如“原以为全国最高,没想到,实则全国最接地气”。

说到彩礼,其实目前盛行于一些地方的高额彩礼与传统婚俗无关,充其量只是包浆都还没有形成的“新民俗”。

传统婚俗中有聘礼,即六礼中的“纳征”。实践中,嫁妆一般高于聘礼。南宋吕祖谦所订《宗法条目》规定:嫁女费用一百贯,娶妇五十贯,嫁资倍于娶费。嫁女费用是娶妻的两倍。《红楼梦》中,王熙凤说:“剩下三四个(姑娘),满破着每人花上一万银子。环哥娶亲有限,花上三千两银子,不拘那里省一抿子也就够了。”嫁女费用是娶妻的三倍有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