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份,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夜空,都会有群星闪耀——凝结科学高光、人类智慧的诺贝尔奖如约而至。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学、文学、经济学以及和平六个领域的桂冠,一一找到归属。每个奖项背后,都是勇者与智者对未知的解码,对人类美好的追求。
摘得桂冠
透视诺奖
-
韩江获奖意味着什么?独家专访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
“韩江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作家,她对人类的失落和痛苦有着深刻的感知。” “诺贝尔奖总是带有实际的,甚至是政治上的影响。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事实。” “近年来,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提名过程,阅读了比以往更多的非欧洲的作家作品。” -
“包容性制度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 |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西莫格鲁、约翰逊和罗宾逊认为,制度是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不同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差异,是造成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 有的发展中国家从未实现快速经济增长,有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曾经有过快速经济增长,但是持续的时间都比较短,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尚未建立起包容性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
技术进步有没有带来共享繁荣?透视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西莫格鲁与学生雷斯特波一系列关于劳动力与自动化的研究,极大地加深了我们对人与机器竞争所产生的复杂可能性的认识,并对一些关键经济指标做了量化统计。 AJ认为完全不公平的分配制度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全球增长停滞的深层原因。 很多因素(例如美国的税法)使得超级大企业发展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并非为了提高劳工的生产力,而是明确地以取代劳工为目的。 -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引争议:“物理学不存在了?”
近年来物理学研究似乎陷入了一种微妙的瓶颈状态,传统物理学的诸多领域,都少有重大突破。或许正是因此,诺贝尔物理学奖才花落别家。 -
面对蛋白质难题,这次有了空前强大的新工具——透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第13次颁给了蛋白质结构相关的研究工作。这次,科学家有了人工智能这个空前强大的新工具。 -
微小RNA有大作为——透视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两位科学家首次发现了微小RNA的存在及其功能,这些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基因表达调控模式的认识,特别是在生物细胞谱系形成的过程中。 -
01:43
诺贝尔文学奖如何产生?18位院士投票,委员会主席说了不算
-
作家韩江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0日下午1点,瑞典学院将202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韩国作家韩江,“以表彰她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人类生命的脆弱”。 1970年,韩江出生于韩国光州。1999年,她凭借短篇小说《童佛》拿到韩国小说文学奖。此后,她出版了《植物妻子》(2000)、《玄鹿》(2005)、《素食者》(2007)、《少年来了》(2014)、《白》(2016)等,新作《不做告别》中译本于2023年出版。 2016年,韩江以2004年完成的一部小说《素食者》获得国际布克奖,是迄今为止亚洲唯一一位布克奖得主。 2021年冬天,《南方人物周刊》借《素食者》再版的机会采访了韩江。采访中,我们谈论了她对人类悲剧的探讨、对暴力的质问,以及如何以诗意的方式,坚定而温柔地寻找希望。本文曾于2022年1月2日发布于《南方人物周刊》微信公号,原标题《韩江:以诗意探讨人类悲剧》 -
他们为人工神经网络铺平了道路——透视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目前的人工智能热潮就是由于两位科学家的工作引发的。他们为人工神经网络的发明奠定了基础,由此实现了机器学习的飞跃发展。 -
两个“不务正业”的科学家获得2024诺贝尔物理学奖
离群的科学家难免孤单寂寞冷,如何在漫长的学术寂寞期保持定力?
去年得主
-
研究女性劳动力市场的女性,问鼎2023诺贝尔经济学奖
戈尔丁揭示了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这对理解女性劳动力市场有着深远意义。 其研究特点是,利用大量的历史数据结合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展开实证研究,通过过去的视角来分析当前的问题,以便得出更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过去,诺贝尔经济学奖更加侧重于理论贡献。近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也逐步开始关注研究的应用价值。 -
让纳米技术拥有绚丽色彩——透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
通过改变纳米颗粒的大小或表面性质来调节纳米颗粒的能力,会带来各种各样尚未被探索的可能性,量子点的发现和合成是其中的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
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约恩·福瑟并非冷门,残雪还有机会
当被问到对于写作有何建议,他说:“写吧,不要思考!在动笔前思考,在写完后思考,但在写作时,什么都不要想。” -
用最“快”的光照亮幽微世界——透视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为人类提供了探索原子和分子内部的电子世界的新工具。他们展示了一种创造极短光脉冲的方法,可以用来测量电子移动或改变能量的快速过程。 -
不止于新冠疫苗,有可能引发疫苗革命 ——透视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新冠疫情暴发前,mRNA疫苗一直不温不火。当时全球已有数十种基于mRNA的疫苗正在开发中,但尚无一种被批准用于人类疾病预防,局面很快因2019年末的新冠疫情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