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何以成为生育率洼地?扭转价值观才是关键

如何在尘世喧嚣的现世,重建信仰、信念,在价值观层面和文化传承方面,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助,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谅解、相互爱慕,而不是继续鼓噪“三国杀、韩式罪案剧、族群仇恨、性别对立”等底层互害思维,恐怕真是世纪级的艰巨人类工程。

责任编辑:陈斌

最近40多年,是亚太尤其是东亚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性黄金时代。少数濒海的亚太国家和地区,借二战之后的工业化、全球化浪潮和“产业梯度转移”红利,已经跨入了发达国家门槛。

而当取得经济发展的成果后,曾是全人类最高生育率的亚太地区,却迅速坠入超低生育率的人类发展陷阱。虽说当某地区进入准发达社会后,人口生育率就开始降低,低生育率似乎已是高收入现代化社会的共同特性。但相较较为缓慢、平滑变化的生育率曲线而言,亚太地区堪称跳崖式生育率崩断。

美国CIA《世界概况(The World Factbook)》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对2020-2025年生育率的预测(中等估值)报告等2023年数据,虽有些差异,但大体趋势相同。

生育率5.0以上的国家:尼日尔(全球最高,6.73)、安哥拉、刚果(金)、马里、贝宁、乍得、乌干达、索马里、南苏丹,全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而全球生育率低于1.25红线的国家和地区,除意大利(1.24)位于西半球之外,新加坡、韩国等,全都位于东亚。相较而言,被广为嘲笑的日本以1.39的生育率尚未垫底。

在亚太区域边缘,澳大利亚的生育率为1.73(联合国数据1.78),澳洲白人女性生育率为1.63,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妇女生育率为2.35。这样的生育率,虽无法改变人口减少的总趋势,但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是不错的成绩,在亚太地区更显得相当亮眼。

低生育率与价值观

世界各地针对生育率降低的问题,多采取行政干预手段,给予怀孕妇女及其所生育的婴儿一定财政补贴,以及产假优待。而欧美和亚太地区的实践证明:尽管耗费了大量财政资源,但在刺激生育、解决人口失衡问题方面效果却并不理想。

现实社会,仅仅采取行政和财政补贴方法,恐怕很难解决生育率快速下降难题。人是有思维、有情感的动物,并非养殖场里的鸡、鸭。人有自我意识、情感需求、价值取向,且现代年轻人,更强调自身的情绪价值。现代社会的生育率下降,与结婚率降低高度相关。

采用行政手段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生育率的策略当然需要,但却未必足够。生育率、与婚育相关的人类心理活动,与价值取向和文化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