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渔子溪村:公墓旁的重建困局

“你们如果自己往上再修个几层,整个建筑应力就完全改变了。出了事,谁负责?”

责任编辑:朱红军 实习生 周明太

除了一些人在灾后出现的记忆力衰退,就心理层面,渔子溪村里已经看不到太多和地震有关的悲伤。村子里不时能听到流行歌曲,孩子们则向路过的游客兜售采来的黄色野花。

黄昏的时候,女人们会在村委会门口的空地跳锅庄(藏族舞蹈)。夕阳给每一个人脸上抹上了同样的祥和——尽管此处距离她们亲人的墓地不到300米。

锅庄是2007年10月空降到村子里的。彼时,村里的藏民并不懂得自己民族的这项传统舞蹈,但为了发展旅游业,村委会号召妇女们学习,一堆人对着电视模仿。但仅跳过一次后,地震发生了。

地震后,锅庄被重新提起,最初的一两个月里,没人有心情跳。但后来大家想开了,便有人在村委会放跳锅庄的音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进来。

5月1日晚,一场全映秀镇的锅庄联欢在细雨中开始,在大雨中结束。映秀镇副书记蔡代敏说,“这是映秀精神家园重建的标志。”渔子溪村也参加了比赛,只获得了参与奖,村支书蒋永福有些失望。

在他眼里,锅庄并不仅是精神家园重建的象征,而且是村子重建发展旅游业最重要的配套之一。

公墓旁的农家乐算盘

镇上死亡的三千多人需要一个公墓,其他村都有所顾忌拒绝了,蒋永福一口答应了。

翻着宽大办公桌上刚刚拿到的装订精美的渔子溪村重建规划,蒋永福有些兴奋,甚至把烟灰弹到了自己的茶杯里。

渔子溪村位于映秀镇西南方一处山坡上,是“5·12”地震距离震中最近的自然村,99%的房屋在地震中倒塌,45人死亡,“小英雄”林浩就来自该村。

图文并茂的重建规划给渔子溪设计了一个秀丽的未来:组团式布局,四合院的架构,两条民族气息的街道横纵相连。两层的单体建筑采用混合风格,平顶是藏羌风格,而坡顶则以川西风格为主。“真正意义上的重建,就是这两天才开始的。”村委会主任马道辉说,此前一年村里的工作,其实就两部分:2008年6月份之前,抗震救灾;6月份之后,安置灾民。

5月3日,村里才正式开始依据规划丈量土地,规划是天津大学做的。前前后后有5个方案送到村委会。最终,渔子溪村选定了这个“兼顾了村里生存和发展”(蒋永福语)的方案。

震前,渔子溪村是映秀镇的第二大自然村。映秀位于川北西卧龙、马尔康等旅游路线的必经之地,是川西北一带有名的富庶“小香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