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源于工作意义感的丧失丨快评
职业倦怠更多地与中等阶层/中产联系在一起:有一些钱但不多;相比线下人与人之间的链接交往,更喜欢通过线上如网络游戏或线下宠物陪伴来满足社交与情感需求;对工作本身也没有内在的兴趣与天赋,这样的人更容易在工作中丧失意义感,从而导致职业倦怠。
责任编辑:辛省志
近日,多个媒体讨论“职业倦怠”问题。不过,何谓职业倦怠及成因,大家的看法很不一样。部分源于这一概念有很强的主观性。
个人在工作时间与场合,要跟同事、客户或供应商打交道,解决各种问题,不可能总是顺利与愉快的,总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或觉得自己很辛苦、很疲惫。某些时候,某种负面情绪上头,甚至可能会萌生“爷不干了(姐不伺候了)”的强烈感受。是否工作中只要有负面情绪就等同于职业倦怠?答案当是否定的,过于泛化会令这一概念失去意义。
到底何谓职业倦怠,不妨从工作的目的或意义说起。
首先,工作是为了挣钱,挣钱是为了取得生存资源糊口或养家,即以自己生产或参与生产的、能满足别人需求的商品与服务,来换取别人生产的、能满足自己及家人需求的商品与服务。经济性动机,是绝大多数人工作的第一动机。若是突然多了一大笔钱,或某一时段有一笔固定收入,绝大多数人的工作动机会削弱一些。例如从突然爆发的股市几天挣到几个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