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子女大包大揽与过度保护,只会令子女“幼态延续”丨快评

父母得让孩子明白,家长的一切财物,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工作挣来的,面包、蔬果与肉类不是从超市货架上自动长出来的,钱也不是银行卡或微信支付上的一串数字。应该带孩子去田间、去工厂看看,粮食是怎么从地里长出来的,产品是怎么从流水线生产出来的,让孩子理解这个社会是如何运作的。

责任编辑:辛省志

近日,“爸爸突然开始特意标注生活费”登上某社交平台热搜。一位大学毕业生自述:以前从来没有,今年6月以来父亲每次都会这样标注;自己去年大学毕业,对母亲说要“玩一年”,“实际在备考考研”,父亲也知道。满一年之后,父亲每月给钱时标注,似乎是在说“你这么大了,还在向父母要生活费”,或在提醒“你大学毕业这么久了,该经济自立了”。

这时候,一个有自尊且对父母感恩的子女正常的反应难道不应是:谢谢爸爸给生活费,你挣钱也不容易,我要尽快找到工作挣到钱,自己养活自己;然后努力工作多挣钱,替你和妈妈分担家庭责任,也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纵然不这样说出来,也要通过行动把这样的意思表达出来,传递到父母,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子女终于像一个成年人了。

事实正相反,这位儿女对此很是敏感与介意:“我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想多了,可是,我们的关系虽然不坏,但绝对绝对算不上好。还是书看少了,我居然找不到一个形容词来描述这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